楊繼德要等的這個契機就是這幫藩國軍犯錯的時候,這時候預計不會太遠。
埃及以西的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要是這些藩國有所準備,那肯定是能拿下的,但是這些藩國顯然並沒有準備好。
可這些人不會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大明已經出手幫他們處理了面前最難對付的敵人,他們的初期作戰會非常順利。
以這些人貪得無厭的性格,肯定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一定是能佔領多少地方就佔領多少。
本來這些人手裡就沒有多少兵力,再分兵佔領大量地盤,可以預見,要不了多久,這幫人就會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前線進攻的兵力不足遭遇挫折。
搞不好還會被奧斯曼人來一波反攻。
再有這幫人是隻要沒有大明指揮,他們是百分百會鬧內訌然後一團散沙。
大明這次是打算用他們,但是確沒有想大用他們,而且軍部讓他們隨便打,也有讓他們自己積累一點矛盾的意思。
畢竟藩國要是都團結一心了,那豈不就成為了大明的威脅?而且他們要是能夠協調得當,那還要大明有啥用?
所以初期的時候,大明並沒有像以前一樣派出指揮人員,而是讓他們各自隨便折騰。
而一旦這群人在戰場上失利,大明已經取得了蘇伊士運河要進行下一步戰略的時候,大明就需要人指揮這群人快點行動了。
一個是清理殘餘的奧斯曼軍隊,另外也是讓這些藩國西進儘快搶佔地盤,避免歐羅巴國家趁虛而入。
別看這地中海南岸好像跟歐羅巴那邊沒有關係,實際上作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這些都以羅馬正統自居的歐羅巴國家天然以為這裡就該是他們的領土。
而且越往西,那是離西班牙就更近,離直布羅陀海峽越近,西班牙的不安就更厲害。
大明為了防止歐羅巴因為這種不安進行大範圍的結盟,就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停止西進。
既然過段時間就要停止,那對於下面的軍官來說,他們理解的就是,要抓緊時間佔能佔多少是多少。
大明軍功最高無非拓土,這邊好歹幾百萬平方公里,肯定有一大波軍官願意指揮這一戰。
雖然這邊主要是藩國出兵打仗,但是隻要大明出手支援,最後瓜分戰利品的時候大明一般都能分到幾個最肥美的地盤,這個就像是抽佣。
各個藩國也樂意讓大明指揮,首先有些協調指揮沒有大明指揮真的不行。
第二個就是,一旦大明出手,就體現了大明的重視,無論是後勤供應還是軍備的採購都會方便很多。
第三就是隻有大明出手,他們打仗才能用上大明的情報優勢,軍事情報局的實力可是很強的,這個世界上除了南極北極的某些地方,就沒有軍事情報局沒有去過的。
哪怕是撒哈拉大沙漠的腹地,或者是亞馬遜雨林的深處,大明軍事情報部都有人活動。
對於藩國來說,他們可沒有這樣完善的情報系統,當然他們也沒有建立這種情報系統的實力和想法。
有這麼多好處之後,拿一部分利益不過分吧?
對於這些藩國來說,反正給誰不是給,給大明獲得大明的好感不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