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號需要離的更近來增加命中率,降低船速也是為了增加命中率,而為了防止自己炮擊敵人的時候被騷擾,所以海軍在攻擊堡壘之前先敲掉對方的軍港。
帝國號戰列艦目前的射速為兩分鐘一發,命中率為百分之三,在這種低速抵近射擊下,命中率能提高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說每射擊兩輪至少就有一發炮彈命中敵人的主炮範圍。
帝國號的艦炮威力巨大,只要一發直接命中,那麼對方一個炮位就報銷了,哪怕只是間接命中都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殺傷。
敵人經過半個小時的蒙圈之後終於開始了零星的抵抗,主炮群之中有兩門已經開始試射,只不過大明的戰列艦停在主炮射程之外,根本夠不著。
天色已經完全黑了,這給大明的炮擊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需要不停的打閃光彈來觀察炮擊效果。
從目前的形式看,帝國號每三到五輪射擊能擊毀對方一門主炮,最快不要一個半小時就能擊毀全部的主炮讓巡洋艦對入場。
帝國號的炮擊有條不紊,對面的抵抗顯得非常微弱,吳大海有些感慨,要是他手裡有兩艘帝國級,那麼這一戰速度還能更快。
奧斯曼帝國那邊在損失了海軍基地損失了四門主炮之後終於開始了有組織的抵抗,對方派出人員划著木船企圖接近帝國號,不過被驅逐艦隊驅趕擊沉。
遠處大明的登陸艦部隊開始嘗試登陸在敵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開闢登陸場,然後就是一個速度的考驗了。
看看是大明先卸下來足夠的防守人員還是奧斯曼帝國這邊先組織起進攻把明軍趕下海。
好訊息是因為軍港的襲擊和炮臺群的襲擊,奧斯曼帝國那邊有點懵,讓明軍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已經卸下了千人左右,構築了簡單的防守陣地。
反應過來的奧斯曼軍隊在兩個方向各組織了幾千人企圖把明軍趕下海去。
這是奧斯曼帝國陸軍和大明陸軍的第一次接觸,奧斯曼陸軍使用的是當時歐羅巴最先進的排隊槍斃戰術,而大明這邊已經不再組織排槍隊,而是選擇依靠掩體殺傷敵人。
奧斯曼帝國軍隊沒有跟大明打過,所以第一站還是不會畏懼的,在排隊槍斃戰術的嚴明紀律之下,一個個奧斯曼帝國士卒昂首闊步等待著進入最佳射程好擊敗眼前的明軍。
對方三百步就放槍了,開玩笑,三百步能打中什麼?
有人倒下了?這是流彈吧?這該是多背運啊!還好不是我。
又有人倒下了,越來越多的人倒下,這不是流彈,敵人確實能打這麼遠。
傷亡百分之五十之後,奧斯曼那邊終於停止了這種無意義的衝鋒,必須要想點辦法,夜裡扎堆進攻很容易就被敵人集火,要分散開!
衝鋒再次開始,黑夜讓大明的武器優勢沒有辦法發揮,尤其是當敵人開始以散兵線前進的時候,大明不得不在一百多米的位置投擲燃燒彈,藉著燃燒彈的火光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