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裡午飯剛吃過皇宮內的大宴就已經開始準備,有邀請函的人開始盛裝打扮,男人穿上最體面的衣服,女人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
這些人都朝著皇宮的方向匯聚,兩點鐘皇宮大門開,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邀請函有太監宮女引領著,男的就在前殿,由皇上招待,女的就在後殿,由皇后招待。
今年崇禎沒有參加大宴,因為無趣,接受不完的朝拜,聽不完的稱頌,說一些沒有營養的話,到最後吃飯了,吃不兩口,又要撤了,感覺就是一個過場。
崇禎沒有來,太后自然也不回來湊趣,他們在後殿忙著招呼孩子,也準備皇家自己的家宴。
東偏殿裡,一群樂師緊張的準備著,樂師一遍遍的熟悉著自己的樂譜,舞師也在緊張的左立不安。
朱慈烺已經好幾年沒有在大宴上要求歌舞伴奏了,但是每年這個環節都要進行遴選最後最優秀的才配等著被傳召。
但是今年不同,今年的大宴上,樂舞已經是必有的專案,只要不出意外就一定會表演。
因為陛下下聖旨要恢復編鐘的樂器屬性,所以有人獻上古書,有秦漢時期的編鐘製法。
雖然秦漢之時編鐘盛行已經大不如前,但餘威尤在,雖然樣式上朝著禮器方向發展,但是其音樂之用還是大半被保留。
大明的能工巧匠根據古書記載,復原出了一套編鐘,雖然不知道跟秦漢之前的有多大差距,但已經能奏樂演奏,有了樂器的作用。
在陛下的允許下,這次編鐘配樂舞將會是大明首次編鐘在公開場合的表演。
朱慈烺就是想讓大家知道大明恢復漢家文化的決心,以及對編鐘的重視,希望讓更多人投身到這個樂器的開發中。
古人既然可以做到,知道原理之後,沒道理大明就做不到,不過是要反覆琢磨仔細推敲而已。
三點多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已經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聊著天,耐心等待著大宴的開始。
暖房內,朱慈烺正在跟太子聊天,太子已經沒有了去年的緊張,參加的大場面多了,這氣質逐漸就培養出來了。
太子最近在長身體,站起來已經過朱慈烺的肩膀了,身上也因為經常鍛鍊顯得黝黑健康。
太子聽著外面的喧鬧回頭問道:“父皇,我聽有人說這種大宴除了勞民傷財沒有一點實際意義,每年浪費的食物要是給那些貧困的百姓,不知能解決多少人的溫飽。
兒臣想問問,大明為什麼要舉辦這樣的大宴,意義又是什麼?”
朱慈烺爽朗的笑了:“是啊,外面很多人說這個大宴沒有意義,但是你要是問皇宮內這些參加大宴的人,他們會告訴你相反的答案,他們會說這有意義,很有意義。
這讓朕想起了西方的一個寓言故事,說有一隻葡萄看到果園裡的葡萄熟了,想要去吃。
但是葡萄架子太高它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夠到,於是它就說,這葡萄一定是酸的,一點都不好吃,然後滿足的走了。
外面那些人就是這種心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
大明為什麼要舉辦大宴?為的就是對這些參加大宴的人的肯定,然後讓他們成為周圍人的表率,透過這樣的大宴讓他們更加努力的為大明辦事。
至於有些人說的什麼貧困人口,有些貧困是因為災難,疾病等原因造成的,這樣的我們已經救助了,至於那些因為懶惰,愚昧,奸猾導致的貧困,大明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