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街逛完朱慈烺也沒有找到理由教育太子怎麼勤儉持家,這沒有事例光是幹講的說教一般效果都不好。
正發愁呢,太子突然問道:“父皇,那三千萬兩已經準備好了,內閣什麼時候來取?”
朱慈烺沉吟一下:“就這兩天吧。”
崇禎在一旁好奇的問道:“什麼三千萬兩?你們在聊錢?”
朱慈烺有點尷尬,不過想想當初崇禎的所作所為這點尷尬又沒有了,自己這比崇禎靠譜多了好吧,這是賣國債,崇禎那是直接沒收了,自己還強一點。
太子立刻高興的說道:“爺爺不知道嗎?就是內閣要發行一批國債,為戰爭做準備用的,年利率百分之八,父皇怕商戶不買,就讓我帶頭買三千萬兩銀子的。
這樣大家就不怕了,能好銷售一些。
我下面的屬國都說划算,這些年很少見這麼高的利息的,五年的時間光利息就有一千多萬兩銀子呢!
皇爺爺要不要也買一點?正好內閣還沒有開售,可以讓他們留一點。”
崇禎立刻明白了,頗有深意的看了朱慈烺一眼,然後想了想:“確實利率不錯,我沒有孫子那麼有錢,那我也買兩千萬兩的吧,五年賺個九百萬,可以可以!”
太子也高興了:“我就說嘛,這種好事還有商戶不願意,這一會就五千萬兩沒有了,其他人再想買要是下手晚了都買不到才是。”
朱慈烺呵呵一笑:“好賣不好賣那都是內閣的事情,等開始賣的時候就知道了。
這次是定向發行的記名式國債,不能轉贈出售,中途要是取出則利息全部歸零。父皇,您確定要買麼?”
崇禎嗯了一聲,嘴角上翹:“怎麼不買,買!正好玉泉宮那邊今年也讚了一些家底,打仗可是大明的正事,應當支援,左右這些錢還要些年才能用到,現在玉泉宮的收入也夠了。”
幾人繼續往前走,碰到戲臺之類的,會停下來看看,這個時代京劇還沒有徹底形成,本來四大徽班進京開始。
四大徽班進京是因為乾隆五十五年,給八十歲的乾隆祝壽才進京的。
而徽班的形成又是鹽商蓄養給下江南的乾隆找樂子的家班,然後逐漸形成的徽班繁盛。
但是大明這些都沒有,所以京劇的雛形也沒有出現。
不過從復興歷開始,朱慈烺每年過年都會與民同樂,在京城御道兩旁搭戲臺,邀請天下各曲藝名家在此表演。
這些年來,有些開啟名氣的已經常駐京城,開始了自己的相互融合借鑑之路。
但要說什麼時候形成大明版的京劇,朱慈烺也不知道,對於這個行業他也不懂,而且藝術這東西,也不一定非要復原原有的。
建奴對於中原文化的閹割可不只是體現在四庫全書上,還有文字獄啦,戲班的曲目等等都受到影響。
所以大明版的京劇要是任其發展肯定在相容幷包上面和尺度上要比原本的京劇要大的多。
只可惜現在還只是雛形,在朱慈烺看來,所謂的京劇,也就是來京城的這些著名的戲班進行本土化,然後吸收各家的優秀曲目優秀的做法,最後形成自己的獨特曲目樣式。
發展的時間久了,那自然就有了京城的特色,那不就是大明版的京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