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璉正要告辭的時候,沙皇說話了:“大明的使者,眼看開戰在即,那麼大明承諾的援助還沒有到位呢?
我希望在這最後的準備時間內,大明要拿出相應的誠意,這樣我們才能完成計劃上的承諾,你說是麼?”
李若璉微笑著點頭:“那是當然,我晚上回去就傳訊回大明,讓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一定要給您送來一批援助,保證您進攻時候的力度。”
沙皇也很高興:“那麼親愛的朋友,為什麼還要等到晚上呢?”
李若璉點點頭:“那麼我現在就傳訊……”
訊息傳回大明的時候朱慈烺也是非常高興,這不妥了麼,這個進攻時間剛剛好,比起大明原計劃的進攻時間只早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大明完全可以做好完全的準備。
正月十六,按照傳統不過完二月二就不算年過完,不過大明已經很少有人尊重這個傳統了。普遍就是放假十天而已。
對於軍隊更沒有節假日一說,實際上早在一個月之前各軍隊就已經進入戰前狀態了。
朱慈烺大手一揮:“把這個訊息告訴軍部、內閣和朱姬潤,戰爭已經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周遇吉看到檔案之後點點頭:“給各戰區發報,確定開戰日期,一切按照原計劃行動!”
周遇吉盯著地圖,開戰的時間比預計的又晚了半個月,這就是李若璉的成果了。
戰後把巴爾幹半島送給沙俄,這是當初大家反對這個計劃的最大原因,但是沒有辦法,陛下同意了,那就要遵守。
既然巴爾幹半島要交給沙俄,那麼總參制定的所有後續進攻計劃都要進行修改。
原本計劃海陸並進海軍為主的計劃,現在也不得不改成海軍先行陸軍隨後了。
說的好聽,好像沙俄在巴爾幹待不了多久,但是按照沙俄的性格,這幫人是絕對不會輕易的讓出這一塊肥肉的。
也就是說大明可能有很長的準備時間,可能最後的決戰要在奧斯曼帝國之戰結束一年之後,甚至更久一點。
既然一年都等了,那肯定有人說,那為啥不等到鐵路修好了在打呢?
不說其他了,這中亞地區拿下來幾年了?鐵路修好了麼?說的好像是鐵路有多大作用,實際上軍部還真的未必用得上,因為鐵路修建的速度趕不上軍隊佔領新地盤的速度。
當然說完全沒用,那也是瞎扯,鐵路修到哪運輸就方便到那,尤其是中亞地區,有鐵路和沒有鐵路的地方後勤完全是兩個概念。
但是對於從波斯灣到地中海這一段來說,有鐵路和沒有鐵路的影響並不明顯。
希望到時候別有人再提出一個建議,陛下再議同意戰事再後延了吧。
從周遇吉等高層的觀感來看,陛下是願意打仗的,有那麼一刻一統世界的心。
不過陛下的行事作風一項穩健,沒有決勝的把握絕對不輕易出手。
這就是當初陛下招募兩千萬軍隊打一場一統戰爭的由來,實際上按照當時大明軍力的推演,軍部認為要一統世界甚至連一千萬軍隊都不用。
而現在大明軍改之後,在軍部看來大明一統世界,需要的軍隊規模頂多六百萬就夠了。
可陛下就是有一種人數不足的擔心和對火力不足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