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統計大明>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大明的將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大明的將星 (1 / 2)

動員令一下,所有的人員任命確定,朱慈烺反而閒了下來。

楊嗣昌作為中亞戰區的總指揮,這是完成朱慈烺當初給對方的承諾,雖然只是四個戰區總指揮之一,但對於楊嗣昌的資歷來說,有這個就已經很給他面子了。

畢竟這傢伙可是在政變的時候站隊不明的一個人,不算朱慈烺手裡的核心。

黃得功作為當初勇衛營的老人,朱慈烺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招募到麾下的老將,成為戰區總指揮自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包括吳大海,這個海軍總參,這次親自前往指揮對奧斯曼帝國的海戰也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最讓人意外的就是李信了,李信的履歷非常耀眼,當初在莫臥兒之戰之後,他就已經做到戰區總兵官的職位。

可是後來因為勾結錦衣衛給錦衣衛行方便,被貶,然後從鎮壓英格蘭資產階級造反戰爭中再次立功算是將功抵過。

這些年來一直活躍在大明藩國和葡萄牙作戰的戰場上,雖然這一戰的主要戰場發生在海上,不過李信指揮的堡壘攻堅戰也是可圈可點,有著幾個神來之筆。

而這種歐式堡壘正是大明要應對的奧斯曼帝國蘇伊士運河要塞的主要堡壘形式。

在別人看來李信指揮紅海戰區,是意料之外,但是在朱慈烺看來確實情理之中。

而且大明不止要用老一代的將領,為了帝國的武力能夠持續,那麼必須要有新生代的武將崛起。

其實朱慈烺也有考慮過另一種模式,就像他家太祖那樣把功臣殺光,然後在像大送一樣重文抑武,這樣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反正世界都一統了,沒有武將也沒有啥影響。

可是理智分析之後,朱慈烺還是否定了這個誘人的想法,大明就算一統了世界也不意味著沒有敵人了。

近一點的敵人例如各國的殘餘,就像秦末那樣,一統之後必然各種騷亂不斷,一大幫殘餘肯定不會死心。

遠一點的那就是關內關外之爭了,關內地區以後為了吸引人才,形成壓制天下的絕對實力,自然要處處高關外一等。

這種對立的狀態一定會導致關內關外之爭,關內有強大的禁衛軍,天下軍隊都出自關內的公民之中。

然後再由名將指揮,就算天下皆反朱慈烺都不怕。

可是要是沒有名將,那麼大明只有採用大送的辦法,詔安,不停的詔安,遇到流寇造反的詔安,遇到饑荒難民還是詔安。

從結果來看,這不過是慢性自殺而已,軍隊越來越臃腫,甚至大送朝廷上下都知道,有些軍隊的存在就不是為了打仗的。

那不過是為了防止他們造反,所以收編了。

既然本來就不是為了打仗招的兵,兵員素質差,訓練不足,戰鬥力不足就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很多後世人分析大送,都覺得,百十萬禁軍,全國上下都知道軍隊在糊弄事,甚至數次提出改革,最後都不了了之。

為啥?因為他們建軍的思想就是錯的。

大送最大的夢想就是收復燕雲十六洲而已,所以他的軍隊怎麼會有強大的進取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