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朱慈烺不把他們當成大事,但是有些人他們自己確把自己當成了大事。
就像大明的王室們,當內閣派人告訴他們他們的組織違法的時候,十幾個王爺都怒了!
大明的法律那不就是他們老朱家的法律麼,他們身為王爺,只要陛下沒有禁止的事情,那他們都可以幹!
而陛下禁止的事情也無非就是不要造反,不要造反,不要造反。
只要不是造反的事情,這些王爺還真的就沒啥不敢幹的。
允許皇族經商,那更是當初陛下親口答應的,現在你們內閣還想伸手管咱們經商的事情,你這不是沒事找事麼?
內閣的一大幫人也不理解,但不理解也要幹呢,這時內閣首相下的命令,既然是首相對王室不爽,他們自然就是聽首相的,你們王室怎麼樣,那你們有本事去找皇上去啊!
這幫人還真的就不怕這個,當即就十幾個王爺一起去玉泉宮找太后去了。
今年的北地之行,太后嫌北地苦寒不願意去,所以只有太上皇崇禎帶著一幫急著要孩子的妃子去北地玩了。
太后則留在玉泉宮看孩子。
除了北地苦寒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王子的學業實在是太差了,這幫人年齡大的都十歲多了,上到了四五年級了。
結果連最基本的加減法都沒有掌握清楚,有的孩子連古詩詞都背不出來十首。
過年的時候崇禎突然心血來潮要考校孩子們的學業,結果這群孩子裡面不要說滿分九十的了,及格的都屈指可數。
甚至崇禎降低要求讓四年級的孩子考二年級的試卷還有不及格的。
顯然朱慈烺完全是沒有把這群孩子當回事,完全把老朱家養王爺像養豬這個優良傳統發揮到了極致。
但是太后心裡確不是滋味了,她覺得她身為國母,有教育孩子的責任,要是自己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那還談什麼成為天下人的表率?
要是她努力過,孩子天分不足也沒有啥,但是這次明明是因為他們這些年天天在外面玩,根本沒有關心孩子的學業才導致孩子們學習搞的一塌糊塗。
這一次太后乾脆就不去玩了,留在玉泉宮監督這些王子公主的學業。
不求這幫人個個都成為神童,太后只希望這些人能達到中人的水平,最起碼成績要達到優良吧!
這也是這幫王爺能在玉泉宮找到太后的原因。
直接找朱慈烺評理這些王爺還是有點犯怵的,所以他們想先去玉泉宮探探口風,看看太后是什麼意思,陛下是什麼意思,然後在考慮是不是去皇宮鬧一鬧。
太后見到十幾個王爺來看她還是很高興的:“你們難得來一趟京城,還不忘來看看我這個糟老婆子,真是讓哀家心裡欣慰。
你看看,你們還帶了禮物。這玉泉宮什麼都不缺,下次可不要帶這些東西了,大明御用品那是甄選世界各地最優質的東西,你們還能富的過皇上?”
太后說這話,自然是給幾個年輕的王室聽的,這幾個都是朱慈烺的弟弟,早年的皇子,其中還有朱慈烺同父同母的弟弟在呢,太后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破費。
幾位年輕王爺躬身行禮:“我們幾個做兒子的給母后請安上貢那都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