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侯三痴在情報學校忙著入職的時候,杜遠圖來到了錦衣衛南鎮撫司。
南鎮撫司曾經是大明錦衣衛的內部監察紀律機關,就像相當北鎮撫司是對外執行機關,而南鎮撫司就是督查他們,防止他們亂搞的內部監察機關。
這種思想是好的,但是這種監察只能監察下面的小嘍囉不要亂來,而錦衣衛爭權奪利的高層確不再監察範圍內。
後來朱慈烺啟用李若璉的時候, 對方首先就是掌控南鎮撫司,最後才掌握整個錦衣衛。
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朱慈烺不斷的賦予南鎮撫司跟北鎮撫司相同的權利,甚至最後穩壓北鎮撫司。
朱慈烺稱帝之後感覺錦衣衛權利的過分集中不利於皇權的管理,所以在把錦衣衛緹騎司剝離的同時也對錦衣衛職權進行了重新劃分。
這份改革實際上就是迴歸了錦衣衛原本的職能劃分,讓南北鎮撫司各歸本位。
而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朱慈烺改革之後,錦衣衛中從指揮使一人可以向他報告錦衣衛事務改為有四個人都可以報告錦衣衛事務。
其中除了錦衣衛指揮使之外, 還有禁衛皇城的禁衛錦衣衛副指揮使和南北鎮撫司的司正。
四人雖然名義上有隸屬關係,實際上錦衣衛經過改革之後其已經跟軍部相似。
錦衣衛指揮使無權直接插手除了北鎮撫司之外的事務,只能從中做協調作用,如果陛下下旨偵辦重大案件授權時,才可以調集其他的力量。
就跟軍部總參謀長雖然是軍部最大的軍官,但是總參謀長除了調動軍隊的規劃許可權之外,對於軍部其他部門並沒有隸屬管理關係,總參謀長只是一個協調人員。
這樣的結構還有內個的首相制度和皇明商號的總管制度,都是如此。
四權分立相互獨立,權利集中的同時又相互分散,對於下面的臣子朱慈烺是即想讓他們幹活背鍋,又不想讓他們有太大的權利。
錦衣衛中不僅有南北鎮撫司,還有錦衣衛裝備司、錦衣衛後勤司、錦衣衛事務司、檔案司、情報學院、以及產業司和蜚衛等等特殊部門。
有些是仿造軍部設立,有些是特有的。
例如這檔案司,檔案分級管理,分割槽管理,例如你在錦衣衛是江南區乙級人員,在獲得相關查閱許可權之後, 只能調取本級別本地區的人員檔案。
想要越級越區查閱, 那必須要由檔案司司正籤批的文書,而一些甲甲級人員,甚至要有陛下的聖旨才能開啟檔案查閱許可權,因為那些人員的檔案資料有一半的鑰匙是在朱慈烺手裡,資料也是朱慈烺親自放進去的。
錦衣衛是個特殊機構,他的檔案管理級別非常高,和南北鎮撫司是同等級別。
情報學院就不用說了,教育和培養人才始終都是大事。
產業司主要管理錦衣衛為了隱藏身份而購買的產業,有些有繼續經營價值的,錦衣衛要派人繼續經營下去。
要是沒有經營價值的,也需要專門的人來處置變賣。
涉及錢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尤其是錦衣衛的錢,總不能用完就丟吧。
就像李若璉就是靠著收購錦衣衛變賣的這種資產積累了大量財富。
蜚衛這個朱慈烺一直沒有取消,只不過現在的蜚衛已經和當初的意義大不相同。
當初之所以要對建奴使用蜚衛,完全是因為當時大明在生死存亡邊緣,朱慈烺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扭轉整個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