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好奇的看著太子:“為什麼這麼問?”
太子手拉著槍栓合保險,抬頭問道:“就是如果一個人在某項事情非常喜歡,但是他確沒有天分。
那麼透過努力他們會成功麼?”
朱慈烺想了想:“成功的機會很渺茫。”
太子有些不服氣:“可是老師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勤能補拙,笨一點沒有關係,只要肯努力一樣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
還舉出了很多古代的名人透過努力考取功名的例子。”
朱慈烺笑著看看太子:“那是朕希望看到的,也是大明需要的,對於普通百姓也是正確的,但是用在治國和選拔人才就不行了。
大明不僅需要哪些天才也需要更多的普通人在普通工作崗位為大明做出貢獻。
努力學習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成為天才,但是確能讓每個人都處於平均線以。
大家都努力大明的教育水平就會普遍提高,所以要鼓勵大家都好好學習。
但是真正的選拔人才的時候,會看你是不是夠努力麼?
不會,我們只是拿出一張試卷,能考過就錄用,不能考過,那你再多的努力都沒有用。
至於你們老師說的那些有一個概念叫做倖存者偏差。”
太子抬頭看著朱慈烺,朱慈烺思考了一下,在沒有飛機的年代怎麼把這個概念講清楚。
朱慈烺想了好一會才說道:“假設軍事裝備部想設計一款盔甲,然後去戰場收集資料。
他們跑到戰地醫院裡,調查那些傷病的受傷部位,然後根據這個列出統計資料,把容易受傷的部位的護甲加厚,而不容易受傷的部位甲葉做的薄一點。
你覺得這麼做對不對?”
太子想了想:“對啊,這樣不正是設計盔甲的好辦法麼?”
朱慈烺笑了:“可是拿到統計資料一看,這要重點加厚護甲的部位竟然是四肢和後背腰腹等處,而頭部心臟部位還有前胸的護甲竟然不需要加強。
你說這樣設計的盔甲對麼?”
太子皺起眉頭:“這不對把,盔甲不就應該重點保護頭和心臟胸口這一片麼?四肢為什麼要重點保護?還有背後,只有逃跑的時候才會傷到後背吧?”
朱慈烺攤攤手:“可是收集的資料就是這麼顯示的,確實也是這些地方受傷的人最多,你說這是為什麼?”
太子疑惑的思考:“難道是咱們一直以來設計盔甲的思路都是錯的麼?資料不會騙人啊?怎麼會是這樣呢?”
朱慈烺摸摸太子的頭:“這個就是倖存者偏差,資料是不會騙人,但是這個資料確沒有統計全面。
因為他只收集了後方傷兵的資料,而沒有收集戰場戰死的人的資料。
能夠活下來拉到後面醫院的都是幸運的傷的不重的,真正受傷嚴重的都已經死在戰場了。
所以躲在後方醫院裡收集的資料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戰場情況。
同樣那些個例只不過是整個歷史長河中的幸運兒罷了,真正的科舉考試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