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周遇吉的話,朱慈烺怎麼感覺大明有一種四面楚歌隨時風雨飄搖的感覺?
果然這些人現在都學壞了,那些所謂的衝突不過是幾十人幾百人的規模而已,會對大明的整個戰略佈局產生重大影響麼?
那肯定是不會啊,甚至連戰役級都不算,只能算是一些戰術打擊而已。
大明不容許挑釁,誰敢挑釁那必須捱揍。
朱慈烺更關心的是明年的編制調整和防務變化:“明年的整編計劃還有防禦安排的怎麼樣了?”
周遇吉拱手:“目前按照計劃,禁衛軍三個師成為加強師,每個師三萬三千人,三個師正好十萬人拱衛京師,張家口附近駐紮禁衛軍第一騎兵師,編制一萬,赤峰駐紮禁衛軍騎兵第二師編制一萬。
遼東地區部署極地師換防營地,極地師整編為五個師,其中北疆省一個,奴兒干都司一個,遼東一個,輪換駐防。
剩餘的兩個駐紮在新大陸北疆戰區。
騎兵師方面除了禁衛軍騎兵一二師之外,大明剩餘的騎兵將整編為二十八個騎兵師,分別駐紮,科爾沁、北海城、河套、金山、阿拉木圖、輪臺、吐魯番、嘉峪關、莎車、蔥嶺城、碎葉臣、個駐紮一個騎兵師。
鹹海駐紮兩個、裡海駐紮五個分別駐紮在南部邊境一個,北部邊境三個,中部地區一個,中亞北部防線駐紮三個,南部兩個。
剩下的五個騎兵師,在印度河戰區駐紮三個,新大陸戰區駐紮一個,非洲南非戰區駐紮一個。
新增一個沙漠師駐紮北非中部,編制一萬人。
高原師改為三師編制,雅魯藏布江沿岸駐紮一個,西康地區駐紮一個,不周山區駐紮一個。
山地師改編為五個,其中三個為普通山地師,兩個為雨林山地師。駐紮緬甸地區的就是雨林山地師,還有一個將會駐紮非洲地區的剛果雨林區。
三個普通山地師,西南駐紮兩個,分別位於大理和湘南地區,另外一個駐紮在中亞南部邊區,將會在適應當地氣候之後改為中亞乾旱地區的山地師編制。
岸防旅編制改為岸防團,由十五個岸防旅改為四十個岸防炮團,駐紮於大明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
另外擬新逐漸防空炮團三個,分別駐紮在京城、裡海北岸和非洲索馬利亞地區。”
朱慈烺簡單算了一下,禁衛軍三個師,禁衛軍騎兵師兩個這就是十二萬兵力了。
騎兵師二十八個,就是二十八萬,極地師五個又是十萬,沙漠師一個一萬人。
高原師三個又是六萬,山地師五個十萬,岸防團四十個二十萬人。
防空炮團三個又是一萬五。
這些兵力加在一起就已經八十八點五萬了,這寫還都是特殊兵種,普通陸軍師還沒有計算呢!
這些軍隊每一個的防區都有關內數省的面積,不僅不會顯得多,還已經是非常節儉的兵力佈置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