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感覺這些人不是在跟自己請教怎麼打仗,而是想透過請教的名義讓自己把戰略說出來,然後進行一次從裡到外的徹底批判,然後證明他們的正確。
因為沒有道理自己剛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他們立馬就慫了乖乖的聽話了,海軍要是就這點骨氣,那還打啥仗啊,下海逮魚去吧!
不過李信也不是怕事的人,這場仗怎麼打他還真的就做好了計劃。
從下面的參謀手裡接過指揮棒:“這一戰分為四步,第一步就是攻下舊都港,讓葡萄牙人馬六甲以東的勢力被切割出來,然後分而食之。
這一步咱們已經做到了,各藩國得到這個好處之後,自然更願意參與戰爭。
第二步就是莫臥兒地區的葡萄牙人堡壘,看著是解決莫臥兒地區的葡萄牙人,實際上戰線前線要放在非洲這邊的莫三比克地區。
因為只有斷絕了從莫三比克過來的支援,莫臥兒這邊的葡萄牙人才會因為沒有增援支撐不住。
同樣的道理,進攻非洲的重點在美洲,美洲的巴西地區是葡萄牙最重視的殖民地,葡萄牙人每年從那裡獲得大量的黃金、寶石、珍貴木材、香料等等資源。
而非洲的莫三比克和安哥拉地區在失去了莫臥兒和香料群島之後,那裡將會也變得可有可無。
最後就是從巴西到葡萄牙本土的作戰,這個階段也許會贏,也許會進入談判階段,不過只要拿下大明附近的葡萄牙土地,還有非洲的,實際上美洲的那麼一塊這些藩國已經吃不下了。
吃多了會消化不良的,到時候反而因此不利於大明的後續行動。
整個計劃的過程中,藩國海軍的擴充是整個計劃鏈條中的重中之重,而陸軍方面擴軍增加攻堅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整個計劃具體要多久,這個完全取決於大明的軍艦更新速度,而不是這些藩國的需求。
畢竟大明不可能再自己的新戰艦沒有生產出來的情況下,把所有的舊戰艦都出售。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大明最近拿下了東籲地區,這對於藩國來說既有震懾作用,又容易兔死狐悲,所以這次作戰我們要注意方法,儘量不要激化矛盾,為戰略大局服務。
我就說這麼多,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李信說完鄭森帶頭開始鼓掌:“講的是真好!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麼?”
這句話好像一個訊號,下面的人一下子摩拳擦掌,李信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首先一個參謀舉手:“我一個問題,那就是敵人不會按照我們的預想作戰,要是敵人在我們打安哥拉或者巴西的時候從地中海走蘇伊士運河來到東亞抄我們的後路怎麼辦?”
李信笑著說道:“這個完全不用擔心,蘇伊士運河那裡有大明的錦衣衛,而在埃及地區還有各藩國的軍隊駐紮,如果對方企圖從蘇伊士運河增援,那麼藩國海軍完全可以從索馬利亞海域進行攔截。”
另一個再次舉手:“那要是對方不從地中海,在我們進攻非洲的時候,他們繞過美洲,從太平洋地區發動繞後進攻怎麼辦?
要知道葡萄牙雖然殖民地都是圍繞著穿過非洲好望角來到東方的,但是這並不代表葡萄牙人沒有環圈航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