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高麗三國的內附議案已經得到了大明皇帝的批覆,雖然沒有同意,但是給出了內附指導意見。
朱國利還聽說大明將從瀋陽專門修建一條鐵路透過三國的首都,把他們跟大明連在一起。
雖然柔佛王國也要有鐵路了,但是這事順便的,路過的不得不修的,人家的是特意修的,那待遇是不一樣的。
對於他們王室來說,其實加入大明,對國內進行墾殖公司化改造,坐享乾股,比起現在管理著這麼一個國家得到的更多。
畢竟那些乾股分到手都是自己的,可以拿著花的,而收稅收上來的錢,你要養著官員要養著軍隊還要考慮百姓的生活,有了災害還要救援。
加入大明之後這些事情都不用考慮了,自然由大明官員全部負責了。
就像這次的對付葡萄牙人,他的父親各種算計各種準備,然後還要談判還要詢問大明的態度,甚至他都要聯絡其他國家一起才能試著爭一爭這個可能性。
但是要是加入了大明,情況就不一樣了,大明想要的,有誰敢說一個不字麼?敢不答應的那都滅國了。
前一陣子,他父王找他談話,明皇想要推恩,那麼柔佛王國如果想要更進一步貼近大明,那就必須一分為三甚至更多。
父王這次也讓他多走動走動多問問,其他藩國的風聲,如果大家都準備推恩了,那他們也必須儘快了,搞晚了,被大明認為是有異心了可就不好了。
大明這些年一直在休養生息,但是身邊這隻巨獸越是不動,大家就越害怕。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一頭獅子在捕食羚羊,你雖然害怕但是不會恐懼,因為它有注意的東西,就不會發現你,但要是這頭獅子沒有捕食,你是不是很害怕它看到你?
現在各藩國就是這種心情,大明一旦安靜下來,大家就有一種被猛獸窺視的感覺。
大明實在太強大了,曾經的大明號稱一個師能滅一國,後來各國也都組建了新軍,而組建了新軍才知道,大明說一個師能滅一國那是謙虛了。
要是他們還沒有新軍的時候他們這樣的王國大明要是不顧傷亡,肯冒險一個團滅一國都是正常的。
就算是編練了一個師到兩個師的新軍,在大明面前依舊不夠對方一個師收拾的。
而這樣的軍隊,大明有兩百多萬。
歷史上鄭和一支艦隊就能威壓南洋和西洋,現在大明更強大了,各國沒有理由不更加害怕,尤其是北非戰場上認識到差距之後。
所以儘管朱國利不希望原本屬於他的土地和財富被分走,但是面對大明的威壓,朱國利只能選擇往好的方面想。
例如加入大明內附大明的機會!
就算是柔佛王國這樣的小國,那也是有富裕的地方和貧窮的地方。
東南地區靠近首都,靠近馬六甲海峽,依託著航運便利,還有錫礦所以比較富裕。
而中部地區因為山地導致耕地面積不足,所以比較貧困,北方又是平原地區又稍微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