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重心在關內在南洋,在莫臥兒,這邊哪怕每一條航線只有三五條船,一樣牽制了大明六成以上的海軍力量。
再加上禁衛海軍手裡握著的戰略力量,幾乎可以說大明七成的戰艦,八成以上的戰鬥力都在這邊。
雖然北大西洋艦隊和幾內亞大灣區艦隊進行了數次抽調加強,但幾內亞大灣區艦隊也不過有三條二等戰列艦,二十條三等戰列艦,一百多炮艦而已。
這已經是其他戰區的兩個半的數量了。
北大西洋艦隊的規模也差不多是這樣。
北大西洋艦隊是威懾英格蘭議會軍和法蘭西的,還有就是防禦新大陸東海岸的幾個重要港口,還有新大陸北方戰區的出海口,還有密西西比河出海口這麼一大片地方。
這兩個中,哪一個手裡的海軍實力都要比大明北大西洋艦隊要強,甚至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兩個國家合在一起之後,更是強出大明艦隊一個數量級都沒有問題。
再加上人家是本土作戰,不僅有這些大型戰列艦,還有那些小型戰艦和武裝商船可以用來支援,這些都是大明不具備的。
本來船就沒有人家的多,管的地方還寬,還要不斷的穿越對方佔領的區域,所以那邊的艦隊每天都是在緊張的臨戰狀態。
因為一旦對方想,隨時可以用一場突襲吃掉他們的某一個分艦隊。
而幾內亞大灣區艦隊同樣有著作戰任務,因為和尼德蘭人爭奪南非地區導致兩國形勢惡化,雖然沒有走向宣戰,但每天的交火絡繹不絕。
所以幾內亞大灣區艦隊,除了要完成正常的商隊護航任務,還有戰備任務,至少要保證大明的幾內亞大灣區計劃能夠順利實施。
因為北大西洋艦隊被限制在新大陸東海岸地區,所以從好望角以西,最西面到新大陸南部的火地島,往北一直到歐羅巴各國。
這麼大一片海域,甚至可以說是大半個大西洋都是幾內亞灣區艦隊的地盤。
就算是兩支大西洋艦隊合併,那也不過是六條二等戰列艦,四十條三等戰列艦,二百條炮艦的規模而已。
算一算這些船的數量是二百四十六,而大明海軍的總作戰軍艦數是九百一十四,佔據了總軍艦數量的百分之二十六。
這個兵力也就是跟歐羅巴的二等海軍強國掰掰腕子的水平。
原本大明的艦隊不是那麼菜的,按照正常的歷史走勢,大明這個艦隊規模,哪怕只是大西洋這兩個都是足以挑戰歐羅巴海上霸主的。
歷史,哪怕是十年之後,英格蘭和尼德蘭爭奪海上霸主的事情,第一次戰爭克倫威爾擴大之後的海軍主力艦隊的艦船不過一百二十多艘。
這個事情的所謂主力艦也就是大明炮艦以上的水平就算主力艦隊了。
然後第一次戰爭英格蘭贏了。
十年後,尼德蘭趁著英格蘭人因為克倫威爾被送上斷頭臺,然後英格蘭內亂債臺高築的軍艦年久失修的良機兩國再次爆發大戰。
這次尼德蘭人之憑藉著一百零八艘的主力戰艦就打贏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