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從去年大明跟奧斯曼簽署邊界協議之後,各國都減少了北非的駐軍數量,像柔佛國這樣自己國內有事的更是乾脆直接撤回兵力先解決自己國內的事情。
柔佛果的新軍有一萬兩千人,除了一萬人的陸軍部隊外還有兩千人的騎兵,這是所有藩國軍的常規配置。
除了陸軍之外柔佛果海軍還有一艘三等戰列艦和兩艘炮艦。
這個軍隊規模只能跟葡萄牙相當,陸軍上雖然有優勢,但是海軍上還處於劣勢。
柔佛王國為了奪回舊都也下了血本,這一年多先後又從大明採購了一艘戰列艦和五艘炮艦,終於在海軍實力上也取得了優勢。
而葡萄牙在馬六甲海峽地區總共有兩座主要城堡,一個是柔佛城,另一個是馬六甲,這個時期的馬六甲城才是整個馬六甲海峽最大的城,柔佛城只能算第二。
眼看著柔佛王國已經具備了拿回自己首都的實力,為了防止對方拿回柔佛城之後在次進攻馬六甲,也可能是為了給國內的增援到來爭取時間,所以葡萄牙人提出了談判。
柔佛王國覺得也沒有啥不能談的,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拿回自己的首都,那確實比用大炮轟爛之後殺的血流成河要好。
畢竟最後的目的還是為了發展,藉助靠近大明龍牙港的優勢,這裡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中轉區,完整的接管城市能減少修復的時間。
所以雙方在大明的龍牙城舉行這次談判,雖然對於葡萄牙來說害怕大明包庇他自己的屬國,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在這裡你討論任何事情都繞不開大明。
談判開始,葡萄牙首先獅子大開口,先讓柔佛果賠償一億兩白銀,然後還要承認所有葡萄牙的私人財產不受侵犯,最後要允許葡萄牙人的軍艦和駐軍可以自由出入。
這個就扯淡了,賠償一億兩,重建十個一百個柔佛城也花不了這麼多錢,而葡萄牙人的私人財產不受侵犯,那柔佛城還剩什麼?
這裡本來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所有的東西都是葡萄牙人的,財產不受侵犯,那不就等於啥都沒有拿回來。
還有最後軍艦和軍隊自由出入,這是他們柔佛人的國家還是葡萄牙國家,讓你的軍隊隨意進出,那我成啥了。
一輪談判失敗,接著進入第二輪,這次柔佛人請了大明的理藩院的人幫忙出主意,理藩院直接反過來提出了三條。
第一要求葡萄牙人賠償這些年侵佔柔佛城給柔佛王國帶來的損失,第二追回所有葡萄牙人從柔佛城掠奪的錢財物資,第三審判所有在柔佛城有罪的葡萄牙軍官和百姓。
這一下子,又是不歡而散,感覺這就不像是談判這像是鬧著玩一樣。
結果葡萄牙那邊又要求第三輪談判,柔佛人也派人進行繼續談判,不過看著雙方毫無談判的誠意,柔佛人乾脆一面談判一面做好強攻的準備。
直接懟上葡萄牙人,柔佛王國國王也不放心,正好藉著此次大明大閱兵的機會,讓王世子去大明京城探聽一下大明的口風,最好能獲得大明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