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當然沒事,不過南非那邊的土地最快今年年底就瓜分完了,那剩下的就是爭奪了。
也就是說今年年底之前大明可能跟歐羅巴的陸軍第一強國和海軍第一強國都要搞一搞區域性衝突。也有可能演變成全面衝突。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是能穩定住新大陸東海岸殖民地,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情。
最起碼有這三個師的威懾,法蘭西就要考慮一下要不要繼續搞事情。
至於尼德蘭,也許海軍對方還有點人多勢眾和經驗的優勢,但是陸上跟大明爭,那簡直是老太太吃砒霜——嫌命長了。
糾結來糾結去,朱慈烺就是不想批准。
軍部那邊盧象升和周遇吉都在著急,這是很好的機會,不說能一下子解決所有議會叛軍,但只要詔安用得好解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叛軍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軍部需要把那裡建設成後方而不是前線,那裡能搞糧食生產,能種棉花,能開礦冶煉,還能造船建立修船廠,這麼好的地方晚半年都會改變戰爭程序啊!
楊嗣昌走在從莎車城到印度河戰區的路上通道上,這裡的高海拔高原氣候即使六月天氣楊嗣昌也要穿上薄棉衣,到了晚上更是要穿上厚棉衣蓋上羊皮孺子才能睡覺。
走過一片山谷衛兵回來:“將軍前面就是石頭城了。”
這裡楊嗣昌雖然沒有來過但是在軍報上確經常看到,這裡是通往布哈拉的瓦罕走廊前的最後一個城鎮。
從這裡往西過了瓦罕走廊就是布哈拉,往南穿過不周山高原就是大明的印度河戰區了。
這裡雖然高原險峻,但是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南亞的想北上,中亞和西亞的想東進還是大明這邊想要控制中亞南亞在沒有海戰的時代都是依靠這裡。
中原王朝只要強盛的時候這裡一般都是中原王朝的屬國或者直接領地。
這裡是有古道的,但是也緊緊能通行人畜騾馬,越往前走,楊嗣昌越撓頭,按照陛下的意思,想要在這裡修建一條至少十米寬的大路。
這哪是修路啊,這樣的地方路要用人填吧!這要是修下來搞不好一里就要死一個人,這還是這樣的路段,據說前面的環境更加惡劣。
整個路線想要穿過這一段不周山高原區長度約兩千五百里左右,按照陛下的意思,要徵發戰俘和叛亂者進行修建,整個工程動員人員預計為五萬人左右。
路修好了,好處當然是很大,印度河戰區和西北戰區陸路上連線成了一體,勉強算是連線成了一體吧。
反正只要這條路修好,那麼大明西北地區就不再是隻有一條補給路線了。
特殊情況下,從印度河戰區獲得補給難度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從南亞地區走印度河北上,一路能把補給物資送到不周山高原深處,再往北到莎車的距離據說可以縮短到不到兩千裡。
這可比從西安的五六千里的漫長運輸路線要短的多了,就是更加難走了而已。
而一旦開戰,西北地區的兵力和印度河戰區的兵力合為一體,那可是近六十萬兵力,足夠應對任何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