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變一個人又豈是幾句話就行的?李若璉也沒有想改變王國興,只是想讓他知道,接下來兩個人雖然有競爭但都是替皇上辦事。
不要因為這競爭搞得相互敵視甚至相互拆臺的地步。
王國興聽沒有聽的進去李若璉不知道,不過該說的李若璉都已經說了,剩下的全看他自己了。
王國興當然是沒有聽進去了,作為一個情報人員怎麼可能三兩句話就被對方說服,懷疑一切是一個情報人員的基本素養。
王國興覺得李若璉像是在為自己拍馬屁的行為找理由罷了。
至於當時為什麼李若璉能獨攬大權混的風水起,並不是他說的那樣陛下的信任,完全就是因為陛下帝業初創,沒有那麼多信得過的人,也沒有那麼多的規劃,那個時候的錦衣衛也是在擴張期。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大明軍政格局逐漸形成定式,陛下自然要動手調整各個佈局,以確保大明的正常運轉。
一個新型的國家機構哪有一蹴而就的,不就是應該這樣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最後達到自己理想想要的效果麼。
從大明的歷代來看,監視權集中於一身本來就不是長久的,錦衣衛之後出現東廠,東廠之後出現西廠,相互監視相互制約。
陛下雖然對大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錦衣衛初期需要集權,需要控制在陛下手中指哪打哪。
但那時開疆拓土階段,現在是守成階段,需要的是制衡,是制約,所以錦衣衛被分割是必然。
就算是李若璉掌權,效果也是一樣的。
因為陛下本就是一個
王國興的預感是對的,就算是李若璉繼續擔任錦衣衛指揮使,錦衣衛該拆分還是要拆分,不過朱慈烺對於王國興的不喜也是真的。
從他上位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對這個權利慾有些強的錦衣衛指揮使不喜,但是沒有辦法,這個事情不能深究。
因為你要是認真的算的話能混到這個地位的又有幾個沒有權利慾的?不都是拼了命的往上爬麼!
這次軍事情報部的成立,解決了朱慈烺十幾年的一個心病。
就像天下第一里眼的那樣,朱無視可以接連威脅邊關武將,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萬一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呢。
朱慈烺成立的錦衣衛既能控制軍事,又能控制內閣,甚至皇明商號的事情也能插上一手。
所以軍事情報部就應該獨立出來只管理軍事情報,而錦衣衛對內閣的事務也只能監視不能處置,緹騎隊伍需要三方同意才能動用,那就保證了這些人不會把刀砍刀內閣自己的頭上,除非證據充足。
朱慈烺也知道這種制衡的制度是低效的,不過和平時期,大明不需要那麼高效,而已大明的體量,別人也不可能一瞬間擊敗大明。
對於大明來說,效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永遠做對的事。
軍部從四部變成了五部,內閣那邊二十四部已經不能適應大明的發展需求了,有些需要合併,而有些則需要提升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