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六年八月,準備了三個月之後大明第三條和第四條鐵路正式動工,京城往天津的火車也還是試執行。
新火車執行每小時五十里,從京城到天津僅僅需要五個半小時,真正實現了早晨去晚上回來。
本來朱慈烺是打算再次嘗試一下的,但是禁衛軍這邊不建議,因為防衛壓力太大,速度太快,沒有經驗不知道怎麼保證安全。
朱慈烺想想也是,畢竟嚐鮮可沒有小命重要。
八月份還有一件大事,大明有線電報線路從京城鋪設到了揚州,從這裡將架設四座過江鐵塔,把電報線路連線到鎮江,然後從那裡分支。
往西到金陵,走馬鞍山安慶九江南下,一直到廣州,往東走蘇州一路鋪設到松江府,往南走湖州到杭州,然後沿著海岸南下最後也連線廣州。
從連雲港到徐州的線路也已經鋪設完成,而從徐州向西北的線路剛到開封。
北疆的線路還沒有鋪設到河套,到了河套之後這裡也會分成兩支,一支繼續往西直到金山,另一路往北連線北疆和北海。
比起鐵路建設,電報線路算是比較快的了,預計再有三年整個關內地區的電報網路就能建成,等到下一個五年計劃就是把整個線路延伸到各個邊疆。
八月份淮河降大暴雨,河水暴漲,導致蒙窪等地區數個縣被淹沒,皇家家撥款五十萬兩白銀救災,大明皇太子殿下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百姓救災。
朱慈烺的兒子,大明的太子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贏的全國的歡呼。
朱慈烺倒是挺喜歡這個兒子的,也挺同情他的,長得也太快了,今年朱慈烺不過二十歲,兒子都已經快三歲了。
時間過的太快,小太子不知不覺的就已經會跑著喊父皇了。
等大明進行最後決戰的時候,小傢伙應該正是從少年到青年的時代。
可以說他很幸運的能夠親歷大明的最後一場大戰,甚至朱慈烺都有計劃讓他親自上戰場感受一下戰爭的氣氛。
到時候這位經過戰火的洗禮小太子將會是最好的繼承人,只要培養的當大明就不至於走上錯誤的道路。
但是朱慈烺自己也知道他太年輕了,再過二十年他也不過四十歲而已,兒子確已經二十二了。
四十年之後朱慈烺六十歲的時候,才是太子繼位的最佳時機,四十二歲的太子應該學會了怎麼掌控這個國家,也能沉著冷靜的面對各種問題。
不知道這位太子能不能等到了,因為四十多歲的太子確實歷史上都少有。
中秋節的時候,朱慈烺一家在玉泉宮過的,經過六年的建設,今年七月的時候整個工程也全部完工。
整個玉泉宮工程朱慈烺前前後後投入了三千二百萬多兩白銀,為歷代宮殿之最,反正是打著孝順太上皇的。
只是今年朱慈烺在抱著兒子前來,總有一種自己以後也會住在這裡的感覺。
所謂的隔代親,崇禎和張皇后看到朱慈烺的孩子都非常喜歡,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們才有機會見孫子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