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一月份,西北再次聚集了全大明的目光,準噶爾越境的訊息被傳開,大明已經全殲了敵軍,但是為了懲戒敵人,大明出動了第一騎兵師,對準噶爾汗國發動進攻。
而金山地區,突然釋出了大量的賞金任務,不少北疆的賞金獵人被任務吸引紛紛轉戰金山,一下子大明的西部再次不穩起來。
面對百姓對於西北邊疆安全的擔心,也安定一下投資者的信心,朱慈烺十一月份釋出聖旨,正告準噶爾汗國,再有越境騷擾發生,大明將滅其國。
為了應對大明騎兵的突然出動,準噶爾緊急啟動了動員,雖然敵人只有三萬,但是準噶爾確當做生死存亡的大戰在準備。
不過這一股明軍明顯沒有進攻他們王庭的打算,而是採用了當年霍去病一樣的戰術,分成幾股時而聚合時而散開。
整個準噶爾不得不在大冬天裡,集結部族防止被大明各個擊破。
沙俄那邊也沒有想到大明會這麼剛,不是說十年不打仗麼?怎麼自己只是稍微試探一下,大明就跟點著的火藥桶一樣。
金山地區沙俄的駐軍確實不多,但是冬天已經到了,如果這裡被大明攻佔,那麼整個北疆的補給都會受到大明的威脅。
所以承諾給準噶爾汗國的兵力支援沒有了而物資,更是縮水了一大半。
不少文人都在擔心,說好的休養生息,這麼還不到一年就又要打仗了?其實他們只是不知道,大明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只不過報紙上沒有寫出來罷了。
十一月份,真臘國山林中有四個部落因為不滿真臘的稅收改革宣佈造反,本來這種小事不至於讓朱慈烺親自費心處置的。
但是這四個部落喊出的口號竟然是反真臘加入大明!
理由很簡單,大明就沒有朝任何一個部落收稅,甚至還發給土地耕種,僱傭他們掙錢。
真臘國不僅不停徵稅,還抽調他們的青壯派出去打仗,這不公平!
這個就比較複雜了,不是真臘自己能處置的,軍部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置,最後送到朱慈烺這裡。
對於這個事情,人家敢投靠,朱慈烺還真的不敢接收,但是也不能直接拒絕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不敢接收的原因是害怕效仿,今天這四個部落要獨立,要加入大明要是朱慈烺同意了,那麼明天其他部落也會有樣學樣,這樣整個藩國體系就亂了呀!
關鍵是這些藩國會怎麼想?好不容易剛剛凝聚在一起的藩國軍,這要是一答應,這些人肯定不再信任大明瞭。
當然也不能寒了投效者的心,如果大明任由其自生自滅,那麼以後誰還敢心向大明?
所以朱慈烺最後給的意見是調解,朱慈烺派理藩院的人前往,儘量友好協商解決掉分歧,同時保證弱小者不被欺壓。
這件事鬧得很大,不少文人都寫文章辯論這事,其熱度一度蓋過西北的戰事,不過熱度來得快去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