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爭端由來已久,但是這個爭端上升到黨爭的地步還是今年新出現的情況,這可不是什麼小問題。
多少朝代黨爭內耗導致整個國家不問對錯只知黨派。
而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這更明顯是區域化的黨爭,最後會導致區域之爭,甚至戰爭。
黴國南北戰爭怎麼來的?還不是因為勞動力不足爭搶勞動力來的。
現在大明工業發展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凸顯,朱慈烺又強行加快工業化使得勞動力矛盾更加尖銳。
這些人之所以只能打嘴仗是因為大明之君主制,軍隊全部掌握在皇上手中,軍隊沒有參與這次討論。
而黴國之所以引發南北戰爭是因為他們是聯邦制,大家是合夥人關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朱慈烺放任這種爭端不管,那麼最後矛盾必然越來越尖銳。
但怎麼解決問題?人不能憑空而來,工業化不能停止,農業也不能放棄,算來算去只有禁止這種無序競爭,降低入籍門檻了。
以前要求熟練使用一千個常用漢子,能夠讀寫漢字才能申請入籍,朱慈烺直接大筆一揮,只要掌握五百個常用漢子,能夠掌握日常交流用語就能入籍。
這一門檻的降低,讓以前困在讀寫等的那些異族能夠加快申請,以前需要一年以上學習才能入籍的人,現在只需要三個月的突擊學習就能完成。
僅僅這一條瞬間就能解決數百萬用工問題。
第二個政策就是推出退耕還林政策,加上飲用水源地保護計劃。以環境保護的名義,禁止所有山坡丘陵,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的耕種行為。
國家出錢贖買他們的土地,讓他們離開這些地方,以後這樣的地方只能種樹種草,當然大明不會不管你們,都進城去吧,都安排工作!
這樣一來很多地方都從適合耕種的地區變成不允許耕種,那麼農民就必須進城,反正到處都需要用工,不怕安排不了。
大明這些年朱慈烺一直在推行三北防護林和治理沙漠等工作,大家也逐漸有了環保的概念,在讓報紙好好宣傳宣傳,形成輿論氛圍。
到時候百姓就不會覺得這只是為了用工慌而出臺的政策,當然這也確實不是隻是因為用工慌想的辦法。
退耕還林這是一直都想搞的,只是以前大明不需要專門出臺這樣的政策,移民的時候順便就把這些事情給辦了。
這些年一直把山區的人口遷出,把黃土高原的人口遷出都是在做這事,現在只是把以前順便做的事情變成規定而已。
不說多,這個政策只要範圍劃大一點,最起碼能搞幾百萬乃至上千萬人口出來遷移到城市。
而飲用水源保護大明還沒有這個概念,除了京城搞了,朱慈烺當初為了這個特意把玉泉河圈起來保護。
大多數地方還都是吃飯的水和唰糞桶的水都是一個地方取的,上游尿尿下游喝。
但是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汙染必然加劇,飲用水源健康也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朱慈烺的政策可不是水源地多少米多少公里不能有啥廠有啥汙染,直接就是水源地區域能不許居住,都到城裡去!
為了大家的吃水健康,這一條說出來,大家應該都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