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斜眼看他:“還不知道,我看你就是心野了,咱們村子容不下你了!起名叫老實,你這一肚子花花腸子可一點都不老實。”
劉老實嘆了口氣:“關鍵就是八石糧食賣了才五六兩銀子,還不如我們倆出去做工一個月掙得多。
出去做工還不用下本錢,這種地又是糧食又是耕牛,又要種又要收的,麻煩死了。”
村長酒杯頓了一下:“咋的,後面的地不想租了是不?”
劉老實連忙擺手:“哪能呢,就是家裡不留這麼多人,我們兩口算了一下,買頭耕牛,家裡俺爹孃就能收拾這七畝地,俺們兩口去做工,等農忙在回來幫忙。
這不是多掙錢嘛,聽說大城市要工人都要瘋了,去了就能找到活幹。”
村長一聽不是要退租就好,村子裡的地有一半都是他家的,今年好不容易趕上一個豐收年,結果好幾家都打算退租。
有的要出去買地,有的想去墾殖公司那邊,有的想進城做工。
當然更多的是像劉老實這樣的,少租點地,分出一個勞力出去打工,這出去一年比種一年地掙得多得多了。
大家都少租一點,那村長家的地就沒人租了。
雖然劉老實沒有退租,但是村長感覺今天的餃子不香了!
劉老實見村長面色不好連忙說點開心的:“聽說忠實今年考了全縣第一名?真是厲害啊!這將來可不就是連中三元1
村長臉色更不好看了,村長家是比較有錢的,孩子早早的就開蒙讀書了,後來更是花錢送到縣學跟著考上過舉人的縣學老師讀書。
原本劉忠實是村長的驕傲,別人只要一誇孩子,他就滿面紅光。
但是從去年開始一切都變味了,因為關內對於儒生的需求減少了,大量需要儒生的崗位集中在莫臥兒。
那邊從最低階的教諭到高階宣教專員等等都指定必須是儒生。
但是那邊太遠了,當官遠行幾萬裡,那可是比嶺南還遠比發配崖州還要遠!
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讀儒讀得好,發配發的早!村長聽到孩子唱的時候差點沒有氣死。
劉老實這一記馬屁直接拍在馬腿上,不過村長並沒有發火,只是尷尬的笑笑。
時代變了,當初村長家一千多畝地,一年收租幾百兩,妥妥的全村首富,家裡想讀書的還要看村長的臉色,因為私塾先生是用族產加上村長家的供奉養活的。
現在村長家地租一年只有百十兩,還幾年沒有收到手,這幾年村裡人都去河工幹活,一年收入從一開始的三十兩不到,到去年兩口子能掙六十兩銀子。
像劉老實這樣一家三個勞力幹河工的,一年收入近百兩!
就拿今年來說,劉老實兩口子去城裡做工,妥妥一年六十兩銀子到手,他這個村長已經快不是全村首富了。
劉老實吃著飯想著怎麼扯開話題:“叔,你說咱們村要不要搞那個共濟庫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