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統計大明> 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為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為因 (1 / 2)

朱慈烺到了西安近郊才開啟儀仗隊伍,到地方了就不能在微服了,這次可是來站臺的!

陝西是一直是朱慈烺最擔心的地方之一,經過流寇的反覆荼毒,陝西人困兵疲,大旱災波及之下,更使得人口進一步流失。

到了西安之後,一路上雖然看著人不多,但百姓比較富足,最明顯的就是這邊的馬車非常多,來來往往的不絕於路。

朱慈烺知道這是因為西北戰事朝廷鼓勵的結果,但是崇禎不知道啊。

入住秦王府之後,崇禎突然來了興致:“烺兒,為何唐及以往各朝,皆定都於此而宋後歷代都在關東之地?”

朱慈烺想了想:“這個就比較複雜了,有人說關中乃是帝王州,後來唐耗盡此地龍氣,自從唐朝之後,歷代王朝不在選此地為都城。

後人總結出了很多原因,什麼氣候變化,經濟重心南移,關中平原土地承載力底不能養活這麼多的人口等等。

當然大環境上,關中的氣候是在變壞,以毛烏素沙漠為例,這裡曾經是夏禹龍興之地,證明這裡非常適合先民生活。

到了秦漢,毛烏素依舊是一個溫暖溼潤的地方,漢順帝永建四年,漢尚書令虞詡在《議復三郡疏》載毛烏素“沃野千里,谷稼殷積……水草豐美,土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

經過秦漢不停的開發經營,毛烏素地區的環境逐漸惡化。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時候,酈道元到當地的時候,《水經注》記載此地出現“赤沙阜”“沙陵”。

可見當時這些地方已經開始沙漠化。

唐之後這些地方的沙化就更嚴重了,唐長慶二年,當地出現“飛沙為堆,高及城堞”。

北宋和西夏長達百年的時間一直在陝西地區反覆拉鋸,作為戰場,這裡被反覆拉鋸爭奪,當地只有偶爾可見的‘地斤澤’綠洲了。

到了大明萬曆年間,榆林城外之山已是“四望黃沙,不產五穀”,雙山堡至寧夏花馬池“榆林衛中、西路多黃沙環擁”。

現在更是已經是遇到大風沙天氣‘沙堆城高,人從沙丘入城,城門如同虛設’。

由此可見當地的氣候正在變壞,在黃河幾字灣中,榆林往北還有一半土地當初漢朝可是在當地牧馬甚至接納投降的胡人。

不過環境變化還是人為因素比較多一點,以前兒臣曾跟陛下聊過這種變化為‘人吃羊,羊吃人’。

在豬肉推廣之前,牛又是農業資源禁止宰殺,中原王朝從秦漢到隋唐肉食的主要來源就是羊,而且是山羊。

山羊有一個習慣,扒拉草根吃,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首都一年要消耗掉多少肉食?那還不得關中地區,黃土高原,乃至毛烏素地區更遠的河套以北都得養羊供應?

所以黃土高原越啃越黃,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

水土流失導致下游河道堵塞,河道堵塞導致漕運糧食更加困難。

所以隋朝的時候,修運河到唐朝就不停的堵,後面越來越堵。到了宋朝之後,那黃河下游隨著河床抬高那河水更是肆意的流。

北宋三易回河導致的滅亡,竟然是漢唐就埋下的禍根,因為唐人喜歡吃羊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