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錦衣衛來說這是安全問題,在大明結社是非法的,因為這種百姓自發成立的結社組織很容易和白蓮教等等聯絡起來。
不過朱慈烺看到這份報告之後,確看到了生產合作社的影子,這也不是百姓首創,因為大明的墾殖公司實際上就是一種合作社。
而在關內是不允許存在墾殖公司的,所以百姓就自發成立了這種互助社。
按照大明目前的農業發展,農民手裡有錢了,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手裡的錢又不足以他們幹大事,所以湊在一起搞合作。
朱慈烺怎麼感覺有一種後世改開的模樣?
這種合作如果是正常的商業合作模式完全沒有必要禁止,朱慈烺當即在訊息上批註,讓京城那邊出相應的政策規範,放開這方面的限制。
接下來幾天車隊一路南下,崇禎看到沿途果然如朱慈烺所說,百姓離京城越遠,生活水平就越低,不少農村甚至因為人口多,還在溫飽線上徘徊。
一直到了邯鄲附近才又逐漸好轉,這是崇禎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工業區,進入邯鄲區域之後,天就變得灰濛濛的,遮天蔽日的黑灰,充斥著街道住房,人們的口鼻。
整個邯鄲地區,鍊鐵鍊鋼煉焦三種爐子最少有兩千個,在沒有上規模的時候,高產的目標只能用數量來彌補。
大明從最初的一噸鍊鋼爐到兩噸,再到現在的五噸為主,以及最新再建的十噸爐,每一步都是翻倍的跨越。
新爐子開建,舊爐子並沒有被廢棄,故而整個邯鄲大大小小的鍊鋼爐看著很不協調。
邯鄲煤鐵聯合體和萊蕪的煤鐵聯合體,是大明規劃的連輪鐵路的鐵軌供應主要產區,所以這邊的礦區鐵路系統已經開始建造。
從運輸原料到最後運出成品,等到這條礦場鐵路修成,那麼連輪鐵路也將正式開工。
實際上大明的主幹鐵路還沒有開始修建,皇明礦業就在各礦區之間規劃了不少鐵路,透過增加轉運效率,能提高產量,能降低人工消耗。
朱慈烺站在最新的鍊鋼爐一里之外,熱浪依舊一陣陣的鋪面而來,這種新爐子不僅體型更大,還加裝了蒸汽驅動裝置,廢棄收集裝置,蒸汽鼓風機,空氣預熱系統,吊臂系統。
管事的驕傲的宣稱,僅僅這一個鍊鋼爐一年就能生產兩千噸左右的鋼材。
鋼水從鍊鋼爐流出,然後流進導流槽,經過噴淋降溫,水蒸氣遮天蔽日,鋼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然後工人用夾具把鋼條切段,然後送上熱軋機。
熱軋機全靠蒸汽機驅動,一點點的把鐵軌擠壓成型,因為蒸汽機的壓力不夠,加工過程中還要對半成品進行二次加熱,要不然扎不動。
所以生產鐵軌的過程既是重體力勞動,又是高科技,朱慈烺只是簡單的看了一遍,就覺得麻煩。
最後成型的鋼軌也沒有後世那麼薄,考慮到材料質量和工藝難度,工字型也沒有支援壁要厚一些。
一開始實驗的鐵軌用的是鑄造工藝,不過鑄造工藝因為的缺點很明顯,易產生氣泡,模具利用效率低等等,所以邯鄲這邊研製了軋製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