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被說的啞口無言,突然他笑了,原來他一直站在官員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所以顯得酸溜溜的。
現在被朱慈烺一提醒,軍隊是我家的!我就承認了你能咋地!他就該是我家的!我花錢養軍隊證明我有錢!
不過朱慈烺還是解釋了一下:“皇明商號的收入來自於商業收入,這並不是與民爭利,甚至都不算和商人爭利,因為皇明商號很多生意都是新開發的以前從來沒有的。
就像現在的蒸汽機制造,這個生意以前有麼?像火車,以前也沒有。
這些收入都是對大明百姓生產力的發掘,從提高生產力的方式來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百姓的收入。
以前大明百姓,一家幾口人守著土地,除了種地之外,基本上只能在村子裡轉轉,或者下河抓個魚,上山挖個野菜。
甚至有些人因為沒吃飽,為了節省糧食乾脆農閒的時候一家人在家睡大覺,減少活動來降低消耗。
全年的收入都指望那些土地,平時還要配攤派服徭役,不僅沒錢拿還要自備糧食。所以一個百姓一年的生產力就是五畝左右的土地收成,一年價值七八兩銀子的糧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農忙的時候百姓收拾了田地裡的活,農閒了就能到附近的工廠去做工,或者養豬養雞,或者種菜搞些編織。
以進工廠為例,如果一個工人每月能拿到二兩銀子,那麼他每月至少創造超過五兩的財富。一年掙一二十兩銀子,就可能創造了近百兩的產品。
即使是多養幾頭豬,那也能多賣幾十兩銀子,這也是他的勞動產出。
從七八兩到百兩銀子,一個人創造的價值是原來的十倍,自然就能掙更多的錢。
以前各種機器還沒有生產出來的時候,大家出來工作每月拿到的銀子還不到一兩,現在京城附近每月進皇明商號辦的工廠,拿三四兩銀子的都是正常。
這就是因為隨著機器的發明,大家的勞動生產力正在飛速提高。
這也就顯得大家都有錢了,因為大家生產的物資更多了。
當然軍隊四處征戰,消耗了很多物資的同時也搶回了更多的東西,這進一步豐富了大明的物資,所以才顯得咱們越來越有錢。
其實別看皇明商號這幾年掙了這麼多,但實際上皇明商號還處於虧空狀態,僅僅是紙幣超發就達到五億兩白銀,更不要說借款了。”
崇禎想起以前朱慈烺說道:“你當初不是說紙幣發行量不要超過金銀儲備麼?你還說過皇家和內閣最好不要借貸百姓存款,怎麼現在你都……
如果出現問題怎麼辦?有不少人都在抱怨物價上漲,是不是因為紙幣過量發行引起的?”
這個朱慈烺倒是沒有否認:“確實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過一切還在可控制範圍之內。”
崇禎嗯了一聲:“那這次去西安,拍賣的前是不是要還賬?我記得大前年你在天津就用外貿許可證拍賣還過一次錢?”
朱慈烺再次點頭:“嗯!”
“那剩下的呢?”
“剩下的慢慢還。”
“嗯?不對吧,報紙上不是說這次拍賣會能賣出六億兩以上的白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