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朱慈烺又問了幾個問題,同時有問了他們村最富的那些人的情況和最窮的那些人的情況。
崇禎一直在旁邊默默的聽著,大明變化真的很大,崇禎覺得猶如生活在夢中,因為曾經讓百姓吃飽穿暖就是他的夢想。
朱慈烺好奇的問道:“既然收入不錯,那為何不見你們吃飽穿暖,建新房?”
老鄉呵呵笑笑:“這不是吃飽了麼?這棉衣可暖和了,下地幹活能有件棉衣穿頂好了,幾年前的時候俺都是穿三四件單衣下地。
你說房子啊,這一片沒有磚窯,蓋泥巴房子不敞亮,前湖莊那邊正在建磚廠,俺們都等著蓋大瓦房唻。你再往前走一段,那邊房子就好了,他們那邊磚窯修的早。”
朱慈烺沒想到是這個原因,大明免農稅已經六年,地租也逐年降低,而糧價確一直維持在六錢每石的高位。
這邊又沒有遭災,所以百姓手裡應該是有些存款的,有存款修新房這在後世是常見的事情。
大明確不是這樣的,這邊沒有磚窯,或者只有那種小磚窯,生產青磚根本不夠百姓所需。
對於只有馬車的百姓來說,如果磚窯距離超過五十里以上,那麼蓋房子就不可能了,因為五十里代表著一天一個來回。光運費就不是剛剛有點小錢的百姓能承受的。
再次啟程之後,朱慈烺對於這裡的情況就有了大致的瞭解,外面貴喜突然湊過來:“陛下,太上皇想登上您的車跟您聊聊。”
朱慈烺連忙起身下車,崇禎點點頭上車,朱慈烺才跟上去,不管怎麼說禮不可廢,朱慈烺總不能坐在車上像召見臣子一樣招呼崇禎上來吧。
崇禎上車之後直接開口問道:“大明全國可都是如此地這般百姓吃飽穿暖?”
顯然崇禎是被刺激到了,朱慈烺想了想:“目前大明大部分百姓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保定作為環京之地所以百姓掙錢的門路多一點。
現在京城附近有很多大工程,無論是公路鐵路,還是建房建廠,招工的告示到處都是。所以這邊的百姓富裕一點。”
崇禎奇怪:“可是你問的第一戶百姓家裡也沒有人在外打工,家裡有老母要奉養,還有四個孩子,一家人依舊能吃飽穿暖,這和京城沒有關係吧?”
朱慈烺奇怪崇禎怎麼出來之後變成好奇寶寶了:“第一戶人家雖然沒有人出去,但是保定出去的人多,那麼空出的勞動機會也多了。
那戶百姓說,他平時農閒的時候也會去鎮上或者府裡找點活幹,家裡還養了雞鴨和豬,每年也能賣一筆錢。
這也是因為京城附近這些肉蛋類的東西價格都不錯,消費的人也多,所以才能掙錢。
如果是一個偏遠山區,離城鎮幾十裡,農戶帶著一筐雞蛋走幾十裡山路到鎮上,結果這家一兩個,那家三五個的買,還可能賣不完,價格也不會多好,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百姓手裡有錢才能促進商業的繁榮,商業餓繁榮帶動更多百姓從這個迴圈裡掙到錢,所以京城附近的百姓即使不出門,因為大環境商業的繁榮他們依舊能掙到比以前更多的錢。”
崇禎好像明白了:“所以再往前,那些離城市遠的農村會比這些地方差一點?”
朱慈烺嘆了口氣:“那可不止差一點,按照統計部的資料,大明還有四分之左右的人還在飢餓的邊緣徘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