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皇明車馬之外,陳玄下一個動手的就是皇明礦業,尤其是煤礦和鐵礦。
以前因為急需資源,朱慈烺採用的是全面開花的戰略,那裡有資源就往哪裡開,大礦開不起來就開小礦。
隨著皇明礦業新式礦井的應用,那些地形條件不好,不方便運輸,只能供應周圍市場的中小型煤礦陳玄覺得都可以砍掉了。
把這些礦場賣了之後,集中人力物力開發新礦,尤其是莫臥兒東高止山脈北部的煤鐵,陳玄覺得靠近莫臥兒這麼龐大的一個市場不發展一個大型煤鐵工業中心豈不是虧了。
再有將來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從莫臥兒這邊直接開採煤鐵豈不是比從大明關內運輸要方便的多。
更何況這邊的鐵礦含鐵量還高質量也好。
朱慈烺對於這個問題有自己的考慮,莫臥兒現在相當於大明的殖民地,大明移民數量相對於莫臥兒的總人口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大明包括軍隊在內在莫臥兒的人口還不到三百萬,而最新的統計顯示,整個莫臥兒現在的總人口還有一點八億左右。
這不就跟建奴進中原很像了,不同的是建奴後面沒有支援,大明可以隨時增兵或者遷移人口。
問題就是大明沒有人口供遷移了,所以朱慈烺自然也不願意對莫臥兒進行工業開發。
朱慈烺的想法很簡單,萬一莫臥兒人民族意識覺醒鬧獨立了,那完整的工業體系,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大明不是給自己培養一個敵人麼。
現在陳玄這個想法朱慈烺早就想過,然後在心裡就否決了。
現在把這個問題放到整體大戰略上考量,陳玄有一點說的很對,打仗的時候工業區越接近前線對後勤的壓力就越小。
不考慮其它單單為了軍事,這就是不得不慎重考量的一個重要問題。
無論是莎菲王朝還是奧斯曼帝國,大明最佳的進攻路線依舊是從海向陸,整個印度洋戰場上有這一個後勤補給中心和沒有,那簡直能成為左右勝敗的關鍵因素。
即使後面攻山歐陸,從印度洋過蘇伊士運河,依舊是最近的進攻線路,後勤物資是從關內出發還是從莫臥兒出發,這可是一個月的航程差。
而一個月的時間能改變很多事情。
當然能提出這樣的戰略設想的問題,並不是陳玄的腦子變好了,而是陳玄邀請了大明智囊團的幾個戰略大家為皇明商號新擬定的戰略。
至於陳玄,上任第一天聲稱要利用皇宮的御廚資源模仿皇仁堂改造皇明餐飲。
朱慈烺當時聽了頭都大了,這傢伙果然就知道吃!
所以既然智囊團都覺得在莫臥兒建立新的工業基地利大於弊,朱慈烺自然要慎重考慮。
陳玄對於這個新工業中心倒是沒有什麼感覺,離得太遠了,這輩子可能都不回去,所以建不建他不管。
朱慈烺正在考慮問題呢,看見陳玄在那一會隴袖子一會摸鼻子的,嘴還在悄悄的咀嚼。
朱慈烺翻翻白眼:“你在那吃什麼呢?”
陳玄連忙擺手:“沒……沒有……”
朱慈烺皺眉:“嗯?”
陳玄不好意思的攤開手:“糖炒板栗夾核桃仁,裡面還有葡萄乾,杏仁啥的,可好吃了,陛下要不要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