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軍費的路徑還不止這一個點,例如服裝後勤補給這些都是有盈利的,所以朱慈烺每年大概能從大明新軍回收回來軍費將近五千萬兩白銀。
所以如果大明新軍一年軍費是兩億兩,內閣出錢四千六百萬,實際上朱慈烺只出了一點一億兩左右的真軍費。
而像葉爾羌戰役這樣的發行戰爭債券作戰的戰爭,皇明商號能從中盈利五千萬兩以上,基本上買戰爭債券的錢都掙回來了。
新軍使用的火槍因為槍管使用壽命的原因,每年至少要報廢一根槍管,而使用兩年之後就要換槍了。
就算是不打仗每年光訓練都能打廢一根槍管,真的打仗的時候,往往就需要儲備一批備用槍械隨時準備替換。
刀槍也是如此,這就是後世那些神劇為啥搶劫後勤物資有時候還能搶到新槍新炮的原因。
火炮也是,炮管也有使用壽命,火炮打的準不準裝彈速度快不快那都是不斷訓練練出來的。
不捨得花錢訓練戰場上就會被教做人。
就像莫臥兒的沙賈汗,他購買來的火炮很多都是歐羅巴人直接從自己戰艦上拆下來的,技術並不比大明差多少。
但是真正實戰的時候,基本都是被大明炮兵壓著打,原因就是他們的炮兵不要說訓練量了,有些人都是從農民直接變炮兵有啥技戰術可言。
大明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建設一直大炮兵靠的是開掛麼?並不是,靠的是不斷的訓練,一月一個炮組至少能分到十發以上的實彈,一年多打廢一根炮管都是常有的事情。
前膛炮整個火炮都沒有多少零件,除了炮管幾乎都是無關緊要。
所以打廢炮管就要換炮。
上個月皇明軍火貢獻利潤一百六十萬兩。
第八名是皇明造船。
造船和航海是現在大明的最大產業,參與這個產業鏈的人超過千萬,皇明造船主要承擔的軍艦、後勤部用艦、皇明商號用船、錦衣衛等內閣用船、捕鯨船等等的生產。
軍艦這一塊因為朱慈烺的持續消減採購量並不大,但是後勤部艦隊確一直持續不斷的暴訂單。
後勤部從最開始的改造福船到自級訂購福船,再到專門生產後勤用貨船。
再到現在除了通用貨船也開始訂購專用船隻,例如牲畜裝運船、移民專用船、戰俘奴隸專用船、快速客船、跨海輪渡船等等。
皇明商號也是如此,除了用訂單把皇明造船剩餘的船臺填滿之外還會用民間船廠訂購船隻。
錦衣衛和內閣主要是對飛魚快船需求量比較大,和後世飛剪船類似結構的飛魚快船已經是風帆船的極致,無論是傳訊還是快速人員調配緊急物資運輸等等,這種船都是優先選項。
最後一塊是捕鯨船,捕鯨業現在是暴利產業,而且利潤還在增長,現在大明富貴人家使用的鯨油燈鯨油蠟,機器運轉的潤滑油,或者百姓食用的醃製鯨肉。
最後的鯨骨鯨皮都會被處理加工成各種東西,哪怕是內臟也會被製成各種罐頭或者藥物,例如魚肝油。
特別是機器對潤滑油的需求,導致捕鯨業對新船需求持續旺盛。
所以皇明造船手握三個造船中心,上個月盈利一百六十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