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正在看軍部的調令檔案,桂喜興沖沖的從外面進來:“陛下,給您道喜,輪臺縣附近的煤礦已經找到了。”
朱慈烺對此並不意外,後世西北的煤礦儲糧並不比山西少,能在輪臺縣發現煤礦也是朱慈烺開掛的一部分。
放下檔案:“這樣一來,無論是蒸汽機還是鐵路修到那裡都不用擔心燃料的問題了。
目前張掖和哈密也發現了煤礦,三個煤礦連成一線將來鐵路就從這三個地方過。”
大明這兩年機械工業爆發式發展,機床數量已經突破了三千臺,當機器開始生產機器之後,大明的工業開始進入狂飆發展期。
緊緊今年上半年大明就完成蒸汽機制造兩千餘臺,全年預計能完成五千臺蒸汽機制造的任務。
明年新的蒸汽機廠擴建將完成,到時候蒸汽機制造一年將邁上一萬臺的大關。
越來越多的蒸汽機取代了重複的體力勞動,有些人就在那說,蒸汽機的發明會不會導致很多體力勞動者失業,最後讓大明陷入動盪。
朱慈烺聽著這個論調很熟悉,後世機器人自動化機器普及的時候不少人也不是發出這樣的疑問麼?
未來會不會朱慈烺不知道,但朱慈烺知道大明現在肯定不會。
輪臺縣發現煤礦,加上哈密的煤,還有莎車的煤,三個煤礦足夠穩定西北的民心,也穩定了當地的土地價值。
就算莫臥兒地區的棉花再好,那也不如在西北紡紗織布運到中亞划算,西北的棉花棉布在沿海確實爭不過鬆江棉和莫臥兒棉,但是在中亞地區絕對爭不過西北棉。
而現代棉紡織工業是用機械的,機械是要蒸汽機驅動的,蒸汽機是燒煤的,如果西北沒有發現煤炭,那麼從中原運送煤到西北,那絕對是開玩笑一樣。
現在煤礦有了,蒸汽機可以開動了,那麼整個西北就變成了優質的棉田,不說其他收入,種一季棉花,一畝地就能掙一兩多銀子,那最起碼土地在出售的時候也要值這個價格吧?
西北地區預計可耕地在五千萬畝左右,緊緊這些地都賣完就能賣五千萬兩以上。
除了耕地,西北最大的資源是牧場,天然牧場約六億畝以上,這些牧場足夠賣出一億兩以上的高價。
再然後還有各城市裡的土地房屋商鋪,還有各種礦產資源,總之這些財產只要銷售得當賣他個三四億兩銀子沒有問題。
例如這三座煤礦,皇明商號就用自己的五千萬兩戰爭債券換來的。還有接下來為了修路朱慈烺還規劃購買不少於三千萬兩白銀的土地囤積。
加上鹽鐵等專營買斷費用,朱慈烺大概要出一億兩白銀。
朱慈烺之所以願意花錢,就是要為戰爭債券站臺,既然整個葉爾羌都是用戰爭債券打下來的,那麼債權人就有資格享有收益權。
連皇上都要掏錢買,讓其他人也都放棄耍手段的心思。
同樣連皇上都花大價錢購買了,足以證明這邊的潛力,大家還猶豫什麼!
為什麼明明已經出現人力不足的窘境還要大力開發西北?正是因為朱慈烺想把這裡打造成爭奪中亞的前進基地。
至少糧食草料這些東西,不用再從內地運來,將來火車通車只需要把人跟武器彈藥送到,那就能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