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敢說完之後,李通再次上臺:“兩位已經把裝備和後勤能給予的最大支援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給我們制定新戰略,新戰術提供了思路和基礎。
在討論之前,我們現在聽陛下關於新武器新裝備發展的訓話。”
朱慈烺站起來站在主席臺上:“很好,眾位愛卿都在為了大家共同的目標努力著,大明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勞,朕也不會忘記。
剛剛李參謀長說了,大明軍隊已經是世界一流軍隊,比世界上任何軍隊都要強。
對這個我持觀望態度,強不強不是我們自己說的算,世界上沒有哪一支強軍是靠吹噓吹出來的。
那是一次次的勝利打出來的。
世界上也沒有哪一支軍隊從建立一直就是世界第一,一直都所向無敵。
要麼是內部的腐敗,要麼是外部更強大的敵人更先進的武器最終這些軍隊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也是我們不停歇的革新我們的戰略戰術武器的原因,居安思危,戰爭隨時都可能發生,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改革,
例如我們今年打敗的荷蘭人,他們已經在爪哇實驗大明軍隊編制的可行性,並且加強了燧發槍的配置比例,順便還在研究針對大明軍隊的辦法。
所以,我們停下,別人不會等我們,他們會想辦法超過我們,然後在打我們!
一時的強大不能驕傲,要一直強大下去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沒有敵人?那就把自己當成敵人!
新的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你們完全可以把大明新軍當做假想敵,如果讓你組建一支軍隊,打贏大明新軍,你該怎麼配置軍隊?
如果你的敵人是大明,你怎麼樣才能擊敗?
既然大明新軍已經是最強,那麼你們打贏了大明軍隊,豈不是就比最強更強?
前幾天我看到了一個極地一師參謀寫的戰爭總結,提出的問題,就很有針對性,他覺得大明現在以師級為戰略單位的配置並不合理。
而且單獨的步兵團人數多,步兵數量臃腫,面對同等數量的敵人複合部隊的時候,自己的小炮不能取得壓制效果,會導致傷亡增加。
這次極地一師之所以出現這種巨大傷亡就是因為這種編制如果被人各個擊破或者圍困的時候,很難形成合力。
該參謀提出了複合型團的建設方案,把騎兵營,炮兵營全部都納入一個團之內。
你們可以設想一下,相同數量下,當你指揮一個步兵團面對這樣的軍隊你該怎麼打?炮團呢?怎麼辦?騎兵團呢?
現在大明地域越來越廣,動不動派出一個師的兵力參戰即是兵力的浪費,也會使得軍隊調動空隙增大造成區域性防禦空虛。
所以下一次軍改,你們既要考慮提高軍隊的戰力,又要兼顧更小的作戰單位的作戰需求。”
軍隊合成化,是後世一個新鮮命題,之前之所以採用這種大編制軍隊,完全是因為要和建奴進行戰略決戰。
也就是說,大編制師團更適合大規模決戰師用,就像後世而戰的時候成立的坦克師甚至坦克軍坦克集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