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眯著眼睛:“包括從前年開始的各種工程,大明灑出大量錢財,動員了超過三千萬民夫進行各種工程水利道路河流溝渠建設。
這可是歷代都沒有過的規模,比起暴秦和隋煬使用的民役都要多得多,大明因此耗光民力了麼?百姓因此揭竿而起了麼?
不僅沒有,百姓反而因此活命,大家不僅有吃有穿,生活甚至比豐年還要稍微好了一點?
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大明用民力是付錢的,百姓沒有白出力,所以自然不存在虛耗民力一說。
以後這樣的官方投資行為拉動經濟促進百姓增收,將成為大明新的國策。
大家也看到了,不僅僅是百姓富裕了,國家的稅收也增加了,而錢放在國庫裡,大的不會生小的,放到發黴生鏽,也不能給百姓帶來一絲好處,國家稅收也不會增加。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錢不是財富,提高生產力,儲備的各種物資,百姓富裕這些才是財富。
大明以後奉行的將是量入為出的預算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掙多少花多少,把掙到的錢要麼投入改善民生的事業,要麼投入能增加百姓收入的行業,這樣才是最好的經濟模式。
時代變了,政策變了,你們不能在用老眼光老思維來看待今天遇到的問題。
就像這次戰爭,不是說朝廷說不打就不打的,錢已經花了,不看到收益,你拿什麼給百姓交代,各位也有不少人買了債券吧?作廢了可好?”
下面的人都不說話了,辛辛苦苦買的債券,等著掙錢呢,憑啥作廢,其實有不少人都有小心思。
朱慈烺也知道下面有人琢磨著既然莫臥兒那邊大明取得大勝,西北還看不到收益,就算看到也絕對不會比莫臥兒那邊收益大。
那麼反對出兵葉爾羌,把這兩億兩的國債轉到莫臥兒這邊支付,這樣豈不是賺的更多!
朱慈烺聽到這個冷笑一聲,這些人是在想屁吃!打仗的時候不出錢,打完了都想老摘果子!門也沒有!
莫臥兒地區是皇家出錢打下來的疆域,朱慈烺不好好的賺一筆絕對不會把他交出去。
就算將來交出去,那也是一些殘羹剩飯的邊角料,那些核心產業,有價值的礦山,各種城市房產都將會是內庫財產。
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麼剩下的與其討論打不打還不如討論一下該怎麼打,莎車城距離大明太遠了,尤其是莫臥兒帝國被偷襲了國都之後,葉爾羌也不敢把軍隊全部都投入到吐魯番地區。
那麼大明想要再次重現斬首戰術難度無疑增加了不少。
其實對付葉爾羌大明最擔心的不是對方有多強,而是擔心準格爾參與,準噶爾參與之後沙俄在插一手,那麼本來只是西北的一場小戰,搞不好成為西北和北疆持續戰爭的導火索。
這兩年大明在北疆執行的是防守策略,就是不希望多線開戰導致兵力不濟。
再加上西北和北疆這邊打仗,大明的陸軍步兵優勢不能充分轉化成戰鬥力,騎兵方面雖然裝備精良但是也不至於形成碾壓優勢。
質量上沒有絕對優勢,數量上也沒有,這就很難辦了。
滿打滿算大明只有六個騎兵師能投入西北戰場,十八萬騎兵而已。
且不說葉爾羌自己咬咬牙就能湊夠這個數量,準噶爾也行,沙俄也能組織其十幾萬哥薩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