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人家又不是豬,想買光是不可能的,不過花了近千萬,把葉爾羌汗國的戰爭潛力直接打到最低,怎麼看都是划算的。
讓朱慈烺意外的是這種情況下葉爾羌竟然贏了。
葉爾羌在加緊準備的時候,大明也正在進行關於葉爾羌汗國問題的討論,主要的討論內容是已經消化不良的大明要不要繼續暴飲暴食。
曾經對葉爾羌用兵的一個總要原因就是那裡能種出質量上乘的棉花,但是現在大明有了莫臥兒!
莫臥兒棉花雖然沒有葉爾羌好,但是人家地多,量大,關鍵還方便運輸,甚至都不用運輸,在莫臥兒生產就能賣在莫臥兒。
經過計算,從莫臥兒購進棉花生產能比從葉爾羌便宜一點三成的樣子,這已經是無法拒絕的暴利了。
更何況莫臥兒地區還能使用奴工,只要給吃飽飯和少量的工錢就能僱傭大批勞動力。
靠近原材料、運輸方便、靠近市場這三條便捷,足以讓原本期待投資葉爾羌的那些東南商戶把目光轉向莫臥兒。
朱慈烺可以硬打,不過打下來的地盤要是不能開發利用變成自己的實力,那麼他就會變成大明的負擔、拖累、甚至是新的流血點。
往前眼神了三四千裡的邊界不僅僅是領土擴大了多少萬平方公里,那還代表著,運輸後勤壓力又翻了一倍還多。
最近報紙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越來越多,已經影響到戰爭的準備程序了,已經到了朱慈烺不得不站出來再次統一思想的地步。
每月一次的大朝會上,軍政要員再次站在一起,大家一起討論。
首先軍部彙報戰爭準備情況:
去年大明先後建立了騎兵第五師,第六師和第七師,嘉峪關的第三師和高原第二師也已經進入戰備狀態。
物資準備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左右,預計夏收之後,物資準備將完成。
其中糧食已經完成儲備……
彙報完之後,統計部吳啟晨站出來:“目前對葉爾羌汗國戰爭國債持續走低,民間謠傳對葉爾羌汗國戰爭債券已經被挪用用於對莫臥兒帝國戰事,引起了國債的集中拋售現象。
因為民間資本更看好莫臥兒地區的潛力,對購買對葉爾羌汗國戰爭國債意願不高。
目前國債市場混亂,不少地區國債甚至已經跌破發行價。”
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雖然明面上看國債賣完了,軍隊已經拿到錢了,後面國債價格波動跟他們已經沒有啥關係。
實際上確不是這樣,國債代表的是大明的信譽,國債貶值代表的是大明的信譽貶值。
再說了,這次大家一起買國債,結果還賠錢,那以後誰還願意買國債?大明豈不是缺少了一條集資渠道?
這也是朱慈烺為什麼要統一一下思想的原因,在不管管真的玩崩盤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內閣這邊一個個繼續跳出來,各種觀點層出不窮,禮部史可法站出來:“陛下,臣以為,葉爾羌一直以來仰慕我大明文化,歷代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