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內不少人聽到戰爭開始的訊息都非常興奮,好像完全忽略了對方號稱兩百萬大軍的事實。
朱慈烺對這個倒是沒有多意外,早就過了意外的時間了,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不愧是莫臥兒帝國。
不過對於周遇吉把所有兵力都壓在一條線的做法朱慈烺持保留態度。
如果讓朱慈烺來指揮這場戰役,他一定會分級抵抗,引導對方快速突進,然後切斷對方的後路,再反包圍對方。
但是周遇吉的戰術明顯就是做好進攻準備,一副隨時準備反向突破的架勢。
不過朱慈烺並沒有因此干擾前線的指揮,外行指揮內行是大忌,對面的沙賈汗就是這麼幹的,所以沙賈汗開戰第一天就損失慘重。
且不說幾十頭戰象的損失,八萬步兵最後回去的只剩下四萬多人,連第一道壕溝都沒有摸到。
這對於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以至於第二天都沒有組織進攻。
朱慈烺收到訊息是十二月十一號的,但是到朱慈烺手裡的時候,已經是十二月十六號了,如果朱慈烺有什麼命令發回莫臥兒,那麼莫臥兒那邊收到訊息都是十二月二十二號以後了。
這個效率別說指揮打仗了,等收到訊息,戰爭都結束了。
當然這個時候戰爭並沒有結束,進攻開始六天之後,沙賈汗在蒙吉爾一線已經損失了七萬多人,除了第一天因為自信心極度膨脹一天損失五萬多之後。
第二天修整一天想出了新戰術,第三天開始一直到第六天都是在試探進攻企圖找到大明防線的弱點。
在重機槍出現之前,火銃和黑火藥火炮對士卒的殺傷效率並不高。
雖然弱點沒有找到,但是沙賈汗也沒有再傻傻的拿人命去填。
當然最主要的是重炮損失太大,導致缺乏擊破城牆的好辦法,這些天沙賈汗一直在等待新的重炮運過來。
對於周遇吉來說最大的收穫是沒想到靖安軍真的擋住了沙賈汗的進攻。
要知道第一天沙賈汗派上前線的那都是精銳,結果還是在靖安軍面前鎩羽而歸。
這對於靖安軍的軍心是一次極大的提振,所謂強軍的名聲不就是透過擊潰另一隻強軍建立起來的麼。
所以靖安軍只要有了勇氣有了決心,然後在發現自己其實不比敵人弱,那麼他們的抗損能力就會增強。
就像第一天沙賈汗的精銳部隊,在損失超過百分之五十之後才崩潰,你不能不說他們不強。
這種戰損比確實算的上是精銳了。
就拿靖安軍來說,大明訓練完成之後,預估其抗損比例為百分之五。
在沙賈汗威脅不要俘虜並且殺這些人全家之後,靖安軍的抗損能力估計能達到百分之十。
然後打贏了沙賈汗的精銳,讓他們建立了自信心,那麼估計抗損能力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這一仗打勝之後,如果以後大明在做好傷員安置,並且處理好戰後的撫卹等等,那麼靖安軍就真的能成長為一支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