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統計大明> 第八百三十四章大沽炮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三十四章大沽炮臺 (1 / 2)

李通更加不解了:“那也是整個造船行業消耗的人力,只消減海軍的額度吧?”

朱慈烺微笑著看著他:“這些商船敢出海還不是海軍撐腰,要是讓你們海軍稱霸全球,那大明百姓還不全都下海!

到時候誰來種糧食,誰來織布,誰來做工?”

李通沮喪:“那歐羅巴人為何能在全球航行,確不用擔心人力不足?他們只有七八千萬人口。”

朱慈烺笑著說道:“那是因為他們經過了改革和這麼多年發展以海運為中心的貿易,已經適應了以海運為中心的生活。

但是大明的海外貿易大規模開展只開始了五年,大明還沒有適應,這需要時間,需要調整,最後達到一種平衡。

朕是大明的皇帝,不只是海軍的皇帝,也不只是你們軍隊的皇帝,農業、工業、軍事和商業都需要人口和勞動力,大明現在勞動力分配並不均衡。

朕需要時間去調整,你們要理解。”

李通看了看大船有點不捨:“陛下,那什麼產業消耗的人口最多?哪裡還能抽調出人口呢?”

朱慈烺很高興自己的參謀長終於開始關心戰爭以外的事情了:“那當然是農業了,大明依賴土地依靠種植生活的百姓還是佔據主流。

哪怕這些耕地緊緊能夠他們一家人果腹,哪怕城裡的工坊開出的工錢幾個月都夠他們家一年的糧食吃,他們依舊願意守著土地。

大明經過這幾年的移民,讓人口壓力減輕,百姓種植土地的收穫變大,降低了百姓的負擔。

但是同樣,種地變得有利可圖,使得更多人被土地束縛,不願意在進城務工。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耕牛和耕馬的普及,原本一個人只能耕種五畝地,一家人一年最多耕地十幾畝。

但是有了耕牛,一家人一年就能耕種三十畝到五十畝,加上輪作就能照顧一百畝地。

這樣原本七八家才能耕完的地,實際上只需要一家人就行。

現在大明六成以上的百姓被束縛在土地上,導致其他行業只能在這剩下的三成百姓中爭奪,所以顯得人力資源捉襟見肘。”

李通眯著眼鄒起眉頭,這好像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總不能為了獲得勞動力把這些農民都趕進城市吧?或者降低種糧的收入,讓百姓吃不上飯不得不做工?

感覺自己要是提出這樣的計策感覺會被千夫所指吧?

李通看看朱慈烺:“那陛下有解決的辦法了麼?”

朱慈烺呵呵一笑:“這不是已經在解決了麼?現在大明糧食勉強夠吃,但是如果過兩年災害過去了,大明糧食依舊是這個數量會怎麼樣?”

李通想了想:“那就多出了五千萬人以上的口糧?”

朱慈烺點點頭:“聰明,大明可不僅會多處五千萬人的口糧,要知道中原地區雖然糧食消耗量大,但是每年產出的糧食除了自己食用還是有富餘的。

趁著這次天災,大明廣修水利,把貧瘠之地變成良田。

再有中原百姓的遷出也會減少糧食的消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