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南部,阮氏和占城國也開始北上,所謂牆倒眾人推,有大明爸爸做靠山,阮氏和占城國也覺得自己行了。
不過兩國最後連邊境線都沒有過就被擋下了,無奈求助於隨行的大明參謀。
參謀呵呵一笑:“花錢就能變強,不掏錢就只能靠自己!”
兩國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占城是因為隔著阮氏,就算佔領了土地也沒啥用。
阮氏呢,綜合鄭氏的遭遇,他覺得自己的國土夠大了,在鬧有啥用,大明爸爸也不會多給。
沒有人是真的傻,倭國一分為六的前車之鑑還在,大明明顯是想把這一塊一分為五,他爭個屁爭。
爭的多了到時候要麼被逼著吐出來,要麼就是跟鄭氏一樣被打成人頭狗腦。
所以這也是為啥兩國嗷嗷叫的出兵,最後連邊境線都不出的原因。
戰事進入後半程,鄭氏已經徹底失去了機會,不僅人數沒有人家多,就連武器都沒有人家好。
雖然七國新軍沒有重炮,但是你升龍府也不是啥大城,按照大明參謀的建議,挖城牆埋炸藥,戰事第三天高麗新軍付出三百多人的代價在西門附近炸塌了五十多米城牆。
然後沒有衝進去,高麗新軍雖然火槍射擊技能已經達標了,但是肉搏戰確並不在行,被人家一衝鋒貼身肉搏,然後就不行了。
不過這剛剛是一個開始,倭六國中的春日國,在第四天組織了敢死隊,炸開了東城一處城牆,吸收了高麗人的餓教訓,倭國給所有前鋒戰士配備了武士刀。
在春日國佔領城牆之後,其餘諸國更不甘落後,去晚了人家都搶完了,你還玩個屁啊!
升龍城是第四天被攻破的,鄭氏正式向大明投降,鄭公讓自己的長子攜帶著印璽前往大明理藩院,而他自己則在鄭公府舉火自焚。
不過大明並沒有使用忍辱負重的鄭氏子,開玩笑想學勾踐臥薪嚐膽!你是在想屁吃。
早在幾個月之前,大明就已經跟鄭氏第四子約定,扶持他成為鄭氏家主。
鄭氏升龍府被破之後,鄭氏很快退出了紅河三角洲,一直退到河靜,然後五國談判,按照大明的調停,莫氏和黎氏以紅河為界,紅河北為莫氏,紅河南到河靜為黎氏,河靜到阮氏的東河為鄭氏。
東河到金蘭為阮氏,金蘭以南為占城國。
五國確立國土,大明派出維和部隊確保各國領土分割順利,並且約定,一旦有誰動搖該協議,企圖侵略侵吞他國土地,則其餘四國共擊之。
此戰大明準備了一年的時間,實際上應該是半年,但是真正的作戰四個月就結束了。
七國新軍雖然在大明眼裡不怎麼樣,但是透過這次檢驗,七國部隊已經頗具戰力。
這次收益最大的無疑是大明,其次就是七國了,不僅得到了大筆錢財補充財政軍費,軍隊更是搶的盆滿缽滿。
並且蘇祿國觀察員在觀察之後,當即和春日國簽訂契約,春日國得到了新的訂單。
而錫蘭的觀察員看完整個戰爭過程之後,同意了高麗國和其他五國,幫助其趕走葡萄牙和荷蘭的侵略者,但是要求大明要全程指揮約束各國軍隊。
經過協議錫蘭付出了一倍的租借費用,並且把北方和大陸鄉鄰的領土劃給大明,各國簽署了協議,由大明幫助運輸和負責海戰。
這次對安南戰爭,大明沒有動手,就拿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並且狠狠的震懾了一下藩國,讓他們知道不聽話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