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見自己唸了半天,原本以為必殺之招,沒想到一個浪花也沒有翻起來,太子跟皇上反而在聊遼東的事情。
憤怒之餘,心裡也非常忐忑,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文官已經不掌握輿論陣地了。
以往指望著直言諍臣的一個好名聲,但是現在,直言諍臣只會落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報紙會把你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但是以現在皇上和太子的威望,百姓不會站在他們這邊。
崇禎從太子即將遠行的傷感之中走出來,皺眉看著下面的御史。
然後冷然開口:“既然愛卿上奏此事,那麼就由你去查清因果,封卿為澎湖琉球巡查使,調查太子受賄一事。”
御史當時就懵了,不是,調查太子不應該是在京城麼!太子就在面前,結果你讓我去澎湖琉球調查?
自己這是剛舉報太子和鄭芝龍一個行賄一個受賄,皇上就把自己送到鄭芝龍手裡,這是啥行為!太過分了!
他剛想繼續說話,大漢將軍當即喝斥:“謝恩!”
眼看一副要被架出去的架勢,御史顫顫巍巍的謝恩。
接下來再也沒有不開眼的跳出來,一場朝會愉快結束。
朱慈烺剛回到東宮,桂喜就湊上來:“殿下,倭國使者一直在外面侯見。”
朱慈烺哼哼一聲:“先涼他們十天半個月再說。”
崇禎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見朱慈烺回來了,才開始舉行太廟獻俘儀式。
可能是覺得這功勞有太子一份,也可能是為了跟太子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就。
當崇禎把朱慈烺招過來商量這事的時候,朱慈烺確不認為這事應該大操大辦:
“父皇,建奴者,大明之叛臣也!雖然遷延日久,其稱偽王偽帝,但是大明從來沒有承認過他們的自封。
所以,他們依舊只是一個叛臣而已,連藩國都算不上的敵人,確用消滅敵國的禮儀獻俘太廟,這有點太抬舉他了。
而且獻俘儀式上,若是這些人看到父皇,他們明知自己必死難免亂說話,當初野豬皮宣誓七大恨起家,到時候他們在以此爭辯,難免損害皇家顏面。
兒臣覺得,讓英國公主持獻俘儀式,在太廟祭典上殺了也就是了。
失敗者哪有說話的機會,這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書寫。”
崇禎眉頭舒展:“皇兒說的對,那就著英國公主持獻俘吧,那閱兵之事呢?”
朱慈烺對於閱兵還是很喜歡的,對於崇禎能想到閱兵他也很驚喜:“大勝之後封賞有功之臣,這本事應有之意,而閱兵能夠提振民心士氣,震懾宵小。
讓士卒知道自己為誰而戰,讓百姓知道自己有強大的軍隊保護,讓心懷異志者畏懼大明威嚴。
所以不僅這次大勝要搞,兒臣覺得,閱兵可以成為定例,除了重大勝利閱兵之外,大明還可以每年正月初四舉行一次中等規模的慶祝閱兵。
不僅每年舉行一次中等規模的建國閱兵,每五年還可以一小慶,每十年一大慶,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等其他慶祝活動。”
正月初四,就是當初朱元璋建大明國號稱帝的日子,這個也就是建國閱兵,跟後世的國慶閱兵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