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統計大明> 第五百六十五章運河擁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六十五章運河擁堵 (1 / 2)

臨清是個好地方,後世的臨清沒有什麼名氣,但是在大明,臨清絕對是除去金陵和京城之外的超一線城市。

在大明臨清人口一度超過百萬,第一它是運河儲量中心之一,每年存糧三百萬石以上,第二這裡曾經是鈔關所在地。

說道鈔關,這原本是個用來回收紙幣的衙門,沒錯,並不是只有後世人懂得紙幣貶值需要回收舊幣的道理。

大明官府實際上也知道,並且投入實踐,只可惜政以人息,朝令夕改,沒有認識到紙幣的重要性等等所以最後紙幣價值崩潰。

紙幣崩潰之後,臨清鈔關改為徵收現銀,曾經一度年徵收稅銀將近八十萬兩。

這個在朱慈烺眼裡不算啥,但是在大明曆代皇帝看來,這絕對是一筆鉅款。

除此之外,臨清還有一個特產,那就是‘臨清貢磚’大明皇家幾乎絕大多數建築,使用的磚頭都是出自這裡。

臨清貢磚因為運河淤積土質好,俗稱“蓮花土”,細膩無雜質,沙粘適宜,用這種土燒出的磚,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堅硬茁實,不鹼不蝕;

再者當地的燒造工藝技術嫻熟、獨特。燒出的磚品種齊全、色澤純正、形狀規整。

你僅僅是皇家建築,各地修建文廟、牌樓、官府衙門、重要水利樞紐等等往往都使用臨清磚。

而且這裡也是衛所重鎮,丁口眾多,商業氣氛濃厚,所以逐漸形成了這個超級大都市。

朱慈烺之所以在這裡停留正是因為這裡的城市規劃非常不合理,土城磚城沿著運河而建,綿延幾十裡。

兩岸磚窯林立,運河之上船隻來往穿插。不僅溝通南北,甚至東西各地也都在這裡彙集。

臨清在明代可以說是山東第一大城,第二是濟寧,兩城一個在黃河以南,一個在黃河以北。

都是沿著運河建造,都依託運河發展。但是比起揚州等地的水面寬度,這裡就差的多了。

所謂運河擁堵,這兩個地方最甚。

但是這裡對於大明賦稅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朱慈烺雖然一直試圖改漕運為海運,這個僅僅是為了緩解漕運的壓力,增加一次的運量罷了。

這不是說運河不用了,以後就廢棄了,恰恰想法,正是因為運河實在太繁忙了,所以才要開通海運分擔壓力。

所以漕運改海運,對稅收的影響並不大,而漕糧轉運也多依靠衛所漕丁,根本不給工錢,反而成為百姓負擔。

故而對於依靠漕運的百姓生活也沒有啥影響,也不是說沒有,就是生活壓力減輕了不少。

所以臨清和濟寧都呈現的是一個更加繁榮的狀態,稅收改革之後,臨清稅關加上濟寧稅關今年前四個月,每月收稅達到六十萬兩以上,而且還在逐漸上漲。

預計今年全年,僅僅臨清加上濟寧兩地就能完成稅收近千萬兩。

這樣的城市,即使有點擋路,朱慈烺也不能拆遷了事,兩岸商業如此繁榮,隨便拆遷萬一真蕭條了,那對大明才是重大損失。

但是擁堵又不能不治,否則真的很影響效率,朱慈烺在臨清呆了一天,臨清段運河就出現了三次擁堵事故。

當然對於怎麼找到擁堵的罪魁禍首,朱慈烺自然有他自己的方法,吩咐統計司派人對擁堵進行統計,朱慈烺就繼續上路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