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能有啥態度,大明能有啥壞心思,不就是想讓你們早日邁入文明國家行列麼!
只是這麼一搞,他們這些升龍府理藩院的駐留人員就危險了,如果對方真的來個上萬人圍攻理藩院,那麼他們這些人也只能以身殉國了。
張達好像看出了各位的擔心,正色說道:“幾位不用擔心,在行動之前,大明會鼓動阮氏和莫氏以及黎氏向鄭氏宣戰。
到時候你們以撤僑的名義跟大明來此做生意的商人百姓一起離開,等到黎氏控制升龍府之後,你們再返回。”
撤僑?這可是新鮮名詞?也是以往大家都不瞭解的,打仗了,難民遍地跑大家都理解,但是專門來接人?那不是成為劉備這樣的人?
耿萬年知道更詳細的計劃,開口跟剩下的兩個人解釋:“這個是陛下最新的規定,總所周知,戰爭時期百姓才是最受苦的。
別的百姓大明不管,但是大明百姓,一定要保障其安全,如果某些地方發生戰亂,大明一定要第一時間派出軍隊。
幫助大明在當地的商人和百姓撤離,等到局勢穩定之後這些人再回來。
而理藩院的任務就是,在動亂開始的時候,儘量收攏百姓,確保百姓安全,收集統計百姓財產,等待增援到來。
增援力量到來之後,要安排百姓有序撤離。”
李通還好,畢竟阮氏那邊不打仗,就算打仗也達不到阮氏那邊,但是劉志正一下子就感覺到了壓力了。
大明在鄭氏這邊的人可是不少,目前理藩院統計在冊的擁有大明籍的百姓有五萬多人。
其中最集中的就是煤礦鐵礦那邊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
第二塊就是在各地做生意的人,最後是分散在各地,有漢人血統,確一直生活在安南的百姓。
這些人除了煤礦鐵礦那邊人員比較集中之外,其餘的都是分散各地,想要集中起來那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不要說在戰亂時還要帶著他們逃離戰區,這事怎麼想怎麼棘手。
耿萬年笑了笑:“這次還好,大明會在雙方宣戰的第一時間開始準備撤僑事宜,劉院正不必擔憂,到時候你只需要盡力就好。
大明會在升龍港劃出安全區,到時候繼續救助當地百姓,這次也是為以後的撤僑行動積累經驗,即使做的不完美,只要盡力了上面也不會怪罪。”
李通突然面色古怪的看著幾人:“黎氏三公主怎麼處置?”
其他幾個人也是面色詭異,大家都心知肚明,十九歲的長公主就不說了,放著十五六歲的二公主不選,偏偏選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這些人心裡都憋著壞呢,咱們皇上就喜歡這一口,雖然皇上為了形象嚴令禁止了買賤籍女子送給他。
但是這個三公主確不是賤籍,人家身份高貴,還不是買來的,這是藩國的貢品。
大家都聽說了,皇宮裡無論是高麗王送來的還是倭六國送來的,都是這個年紀,皇上也都非常喜歡。
雖然這些名義上都是侍女,但是這不是因為皇上還沒有到年齡麼,只要年齡一到這些人地位肯定會有大變化。
現在不正是投資的最佳時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