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走後,李若璉才敢把崇禎來過的訊息告知給朱慈烺知道。
朱慈烺聽到之後也只是笑笑,這次針對講武堂的演講,不僅是講給講武堂的那些學員聽,更是一次對大明下一步軍事方向的闡述。
所以不僅是崇禎關注著,就是那些朝廷官員不少也都在等著這邊的訊息。
結束演講,之後朱慈烺為這一批學生授予儀刀。
儀刀是結合唐代儀刀,大明御林軍刀苗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刀型。
對於大明這種純火器部隊來說,這種儀刀,更大的作用是美觀、指揮、身份的象徵、
當然就算是這樣,這種刀的鍛造也都是使用上好百鍛鋼製造,每一把都要花費工匠半個月的心血。
到身上一面刻著精忠報國,另一面則是講武堂鑄。
朱慈烺給每一個即將實習的學子親手送上佩刀,這個儀式一直持續到中午才算結束。
雖然累,但是朱慈烺覺得很有意義,獲贈佩刀的學子也覺得很有意義。
這些人將來必定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朱慈烺當然不會放過每一絲加強其忠心的機會。
授刀儀式結束,朱慈烺繼續觀看沙盤推演。
今天要演示的是大明對倭國登陸戰。
沒錯朱慈烺已經等不及了,德川家光一副扭扭捏捏不配合的樣子,讓朱慈烺非常不爽。
既然對方不肯乖乖交出所有金礦,那麼大明就親自去取。
反正對建奴一戰結束之後,大明軍隊可都在閒著,隨便派點軍隊就把倭國掃平了,那何必在等待。
朱慈烺到了之後,推演開始,首先推演的是甲方案:
以一個師的兵力在倒幕大名地盤登陸,然後召集高麗新軍兩萬,加上各大明手裡的兵力。
在江戶西南發動決戰,一戰定關東。
這個方案平平無奇,但是勝在穩妥,符合朱慈烺一直強調的要以堂堂大勢壓垮敵人的方針。
甲方案主要講的就是兵力對比,地形限制,各部隊的配合指揮問題等等。
甲方案之後是乙方案:
令倒幕大名們發動攻勢,吸引幕府主力西進,大明以一個師的兵力在海軍艦隊的配合下,直接登陸江戶灣,以奇襲的方式斬首敵酋。
這個方案主要是列舉登陸過程,海軍配合要求,江戶灣水紋特點,岸防主要據點等等。
第三個方案為丙方案:
大明艦隊攜帶明軍在江戶東北之水戶港登陸,然後從那裡切斷江戶跟倭國北部的聯絡,和倒幕大名成夾擊之勢,使得倭國顧此失彼,最後不得不投降。
朱慈烺聽完三個方案之後,自然選擇了甲方案,甲方案之所以被定為甲,自然是因為他是當下對大明最好的計劃。
吩咐參謀部補全計劃之後上呈給崇禎,朱慈烺繼續觀看下一項推演。
按照朱慈烺的吩咐,今年見開始遼東和奴兒干都司開發計劃,所以兩個極地師已經開始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