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情況,新軍早有演練,李讓見對方衝入陣中,立刻吆喝著:“李讓百戶所,以我為中心列四方陣!”
除了李讓之外,其餘後陣的百戶所,也迅速變陣。新軍雖然混亂,但是慢慢的後軍千戶所有結成了六個小陣抵抗。
而被擊潰的四個百戶所,或以小旗或以總旗為單位,接陣抵抗。
建奴見衝入陣中新軍也沒有崩潰,反而因為離得近,傷亡大增。
正猶豫間,後面鼓聲號角聲再次想起,新的萬人隊再次殺出!
趙安東皺眉,看到建奴的動作,立刻傳令,兩翼的左右千戶所立刻向前,前出呈扇形夾擊入陣的建奴。
這時建奴聽到鼓角聲,已經不在猶豫,放棄對後軍千戶所的追擊,繼續衝殺想要突破明軍的中軍。
戰爭一下子激烈起來,建奴看到明軍兩翼前出,再次派出一萬人分別夾擊新軍兩翼。
趙安東則吩咐前軍轉為百戶方陣編制,協防兩翼跟前軍陣營。
建奴再上來的一萬人,面對的火力強渡就降低了三分之二,所謂新軍百戶陣,就是以百戶為單位,小旗為基本陣列,根據戰爭需要組織防線。
這種防禦的形式,一般一面最多三個小旗。
兩個三小旗面,兩個兩小旗面。
一旦敵人突進,則繼續調整。防禦時可以四面都防禦,若是敵人僅僅攻擊一面或兩面,則傷亡隨時從另外兩面補充。
總旗陣是一樣的道理,可四面防禦也可以只防御一面到兩面。
小旗陣就沒有啥講究了,要麼列隊射擊,要麼就組成兩個戰鬥小組,前排牽制,後排射擊。
陣法的變換貫穿著新軍的訓練始終,雖然現在戰場混亂不堪,但是絕大多數士卒聽到變陣指令還是能第一時間完成。
建奴都騎在馬上,比新軍高出一個頭,非常方便瞄準,所以即使兩方混在一起,其餘計程車卒還是能輕鬆瞄準。
當建奴第一批萬人隊已經傷亡過半的時候,新軍後軍百戶陣只剩下三個完整的,這三個完整百戶陣還是在兩翼協防下才得以保全。
而建奴第二批萬人隊也攻了上來,後軍基本上被擊潰,開始朝兩翼退卻,中軍不少建奴也爬上馬車。
雖然很快就被火槍擊殺,但是情勢已經開始危機。
不少建奴拿出爪勾,勾抓車輛,打算把馬車拉出空擋。
戰場上此起彼伏的響起爆炸聲,那些都是手雷爆炸引起,李讓就親眼看到旁邊的百戶陣被攻破,不少士卒都拉響手雷選擇跟建奴同歸於盡!
戰爭在一開始就陷入了最艱苦的狀態,多爾袞第一時間就投入了全力,以至於新軍措手不及。
終於趙安東的中軍也被擊破,趙安東拔出腰間橫刀,這個是講武堂畢業時,太子殿下親手交給他的。
宮廷巧匠打造,完全復原了唐儀刀的威力。把刀柄插入刀鞘,刀鞘上的機關自動鎖死,一把短刀瞬間變成了長刀。
兩翼的建奴轉到了身後,看到前面破敵,又吆喝著衝上來,前軍有一半人到兩翼支援去了,前軍陣只有五百人。
而中軍陣被破之後,又無力支援前軍,所以前軍沒有堅持多久也被突破。
建奴努力的切割著新軍陣型,企圖中中間鑿穿新軍,然後分割包圍,逐個擊破。
新軍這邊不少人被打散,開始朝其他陣中退卻。
退回的新軍士卒,不停的被重新編組,列陣攻擊,只要不死,就繼續列陣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