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哈哈一笑:“好!對方入套了,把斥候全部灑出去!”
隨著命令一下,整個戰場上,明軍派出了數千人的騎兵斥候,企圖遮蔽戰場。
明軍斥候一半都配備短銃一把、手銃兩把、軍刀一把,著軟皮鋼片半身甲。
敵軍對戰離得遠的時候下馬在馬匹後面射擊,五十步時持手銃在射擊一輪,等敵人離近在射擊一輪。
一般除非對方超過自己已被以上,否則在斥候戰之上,根本就佔不到便宜。
如果追擊更是優勢巨大,三支火銃都是提前上好的彈藥,板開火門,抬手就能射擊。
追擊這種事情,一般對方都比自己人少,三輪射擊要是還沒有收穫,也就回撤了。
要是對方趁機想反殺一波,明軍立刻下馬裝彈,在準備射擊。
反正在大明,人比馬重要,儘量避免騎兵對沖對砍,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長處。
要是論騎馬對砍,明軍還真沒有多少優勢。
明軍斥候一增加,建奴那邊就不容易探知明軍的訊息。
按照慣性思維,斥候前出的方向就是軍隊進攻的方向。
明軍騎兵追擊著科爾沁騎兵,皇太極和多爾袞正在圍困明軍第二師的兵力,赤峰駐紮著兩萬明軍。
皇太極雖然不知道明軍這樣硬攻科爾沁哪來的信心,但是他也不會傻到不顧身後。
見明軍灑出斥候之後,他立刻命令自己這邊的伺候不計代價,一定要看牢了赤峰的明軍,當心腹背受敵。
結果赤峰城的明軍是沒有動,但是準備對付科爾沁主力的明軍確繞了一圈來到了皇太極的西北方向上。
沒錯,赤峰的兩萬人根本就不是看住皇太極的,他們的任務是看住科爾沁主力。
大明七萬人的兵馬,赤峰兩萬,集中騎兵一萬五,那是不是應該還剩下三萬五?那剩下的五千人在哪裡?
其實皇太極又錯了,赤峰城本來就有五千人,也就是說,實際上去攻擊科爾沁平民的是四萬人,而不是情報上的三萬。
這邊大明騎兵一到位,第二師猛然調轉方向,朝著皇太極部殺來,而只留下一萬人看住多爾袞。
皇太極被明軍的行動弄的措手不及,怎麼會是他
兩軍相隔不過二十里,明軍突然轉身急進,一下子把距離縮短到十里。而多爾袞距離明軍變成三十多里萬。
多爾袞有點猶豫了,是擊破當面明軍前去救援,還是繞過明軍去救援,還是繼續觀望,等皇太極在損失一點?
科爾沁人這時候還在後撤,他們還沒有察覺到明軍騎兵不在的訊息。
皇太極正猶豫著是後撤還是固守待援呢,明軍騎兵部隊就出現了。
曹文詔在戰爭一開始就準備梭哈了,多爾袞部距離皇太極部僅僅四十多里,若是多爾袞決心繞路救援,僅需要兩個時辰就能到達。
所以明軍必須要在兩個時辰內擊潰皇太極,掌握戰場主動。
皇太極不敢撤了,這個時候撤退,很容易被追擊變成潰退。
把騎兵集中起來,以騎兵對騎兵,然後步兵固守,既然攻擊不行,那不如試試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