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皇宮,今天進行了第一次朝會,朱慈烺為了避嫌,特意在御座下面又設定一個席位。
金陵六部雖然已經被朱慈烺挖空,但是下面的官員好安置,上面的一品大員,確肯定不會屈就他那二十四司的。
而且就算他們願意來,朱慈烺也不願意用他們,所以這次朝會,按照品級,站在最前面的依舊是這些六部都察院等官員。
不過他們的職能被替代之後,剩下的就是光桿司令一個。
二十四司司正要麼在京城沒來,要麼最新任命,朱慈烺只有權力任免二品以下官員,所以司正給的都是三品,只能站在後邊。
今天之所以要開朝會,並不是為了討論什麼事情,朱慈烺懶得搞這種形式主義。
不過因為要接見兩位外國人,所以朱慈烺覺得需要讓他們感受一下大明禮儀之華美盛大。
而且這兩人為了這個大禮儀已經培訓了五六天了。
威德爾和諾雷蒂兩人早早的就等在宮門之外,官員進去沒有他們的份,他們只能在角門房那裡心情忐忑的看著官員按照順序依次進入。
他們一直等到太陽出來,才得到准許,兩人跟著領路的太監進入大殿,按照前幾天學的規矩行叩拜之禮。
“英國遠東艦隊……伊桑巴德·威德爾·布魯內爾威德爾……”
“葡萄牙商人……安東尼奧·諾雷蒂……”
“叩見大明太子殿下。”
行禮完畢之後,乖乖的躬身在那裡,雖然很好奇,但是抬頭看是不合規矩的,是要被值殿大漢將軍打板子的!
朱慈烺看著殿下兩人:“孤聽聞你們對於條約之事還有疑義?”
朱慈烺說完周通譯立刻把話翻譯給他們。
威德爾連忙拱手弓腰:“回大明太子殿下,對於太子殿下提出的三條意見,我方並沒有什麼不滿,反而要感謝太子殿下的仁慈。
但是還請殿下體恤,我船上水手不遠數萬裡,一路艱辛而來,他們所為雖然對大明造成了傷害,但是他們也是出於軍令。
所以希望太子殿下憐憫他們,按照我們歐洲的規矩,只有戰敗被俘的人才能按照歐洲慣例:
戰爭是由兩國發起的武裝對立行動,而不是士卒個人的行為,所以士卒在戰場上的行為,均屬於戰爭行為。
即使最後戰敗或者被俘也應該是處在敵國國家權力管轄之下,而非處在俘獲他的個人或軍事單位的權力之下。
故而兩國之間簽署停戰議和之協議不應該連帶所俘獲士卒之罪責,若需要賠償則可以向戰敗國索取賠償而不是處置士卒個人。
為此我願意多付出五萬兩白銀的賠償,補償死難者家屬,還請殿下放過這些士卒。
大明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就連我們這些大明認為的蠻夷都懂得的道理,我想你們應該更懂得。”
朱慈烺聽完翻譯也覺得這英國佬說的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