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正在看錦衣衛奏報。
五天前江南南直隸御史夏之心在殿上彈劾太子殘害士林、搶掠江南、濫殺無辜、搜刮民財……等十大罪。
如果只是彈劾也就罷了,他居然來了個死諫,讓崇禎更換太子,然後撞死在庭柱上。
引得朝堂騷動,不少江南籍官員在午門請願,要求崇禎嚴懲太子,還天下一個公道。
到了錦衣衛報告的時候,請願已經過去兩天,數個年齡大身體衰弱的官員水米未進已經昏迷。
崇禎大發雷霆先後杖責了七名官員,結果敢於彈劾的官員反而更多。
而且勸崇禎招太子回京的人越來越多。
顯然這些人在江南剛不過朱慈烺,準備在京城走崇禎的路子,把朱慈烺趕走。
朱慈烺也在皺眉,一直採取高壓政策,雖然短時間能壓制這些反對的聲音,但是各種不滿也在積累。
朱慈烺也在想辦法緩和矛盾,不過目前還沒有什麼好辦法。
這邊事情還沒有解決,江南廣州那邊發來急報。
八月八日,荷蘭戰船六艘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虎門炮臺守軍鳴炮示警。但是對方並沒有退卻,升起軍旗後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然後佔領了炮臺。
攻上炮臺後,荷蘭人扯下大明軍旗,掛上荷蘭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然後廣州官員指責鄭芝豹防守失當,致使炮臺陷落。
朱慈烺看到這個訊息也是愣了一下,荷蘭人這是找死麼?這個時候還找事上門。
朱慈烺正要派錦衣衛詳細查探,鄭芝豹的情報也已經送到。
鄭芝豹的報告寫的更詳細,並且說明這次前來的不是荷蘭人,而是英國人。
前來的原因也是葡萄牙人和英國有什麼約定,允許英國在澳島通商,結果澳島的葡萄牙人拒不履行約定。
而且葡萄牙人擔心英國獲得大明貿易許可,就騙廣州官員,說來的是荷蘭人。
然後才有的這次戰爭。
並且鄭芝豹得到訊息之後立刻組織船隊,已經把對方驅趕出了廣州灣附近。
至於為何沒有第一時間發現,是因為廣州官員拒絕他的協防要求,並且炮臺官兵無能,兩三千人被別人三四百人擊潰。
朱慈烺看完鄭芝豹的報告,就更疑惑了,大明跟英國打仗?
莫不是因為自己蝴蝶翅膀的煽動中英鴉片戰爭提前了?
想了好大一會,朱慈烺才記起,好像大明確實有這麼一場海戰,並不是因為朱慈烺而發生。
好像這一場海戰,大明最終迫使對方賠償了幾千兩銀子。
朱慈烺之所以記得是因為一次逛貼吧,討論大明對外政策,有人把這一戰拿出來說事,對比建奴中英戰爭。
這件事情比想象中複雜,從兩人的報告可以看出,鄭芝豹和廣州官員之間矛盾重重。
然後就是澳島的葡萄牙在這次戰爭中扮演這煽風點火的角色,欺騙大明,這是對大明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