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御史突然站出來:“陛下,臣覺得,此事可以在報紙上公佈,以警示世人。”
崇禎想了一下正要答應朱慈烺連忙站出來:“父皇,兒臣覺得不妥。”
大臣奇怪的看著朱慈烺,太子今天竟然說話了?稀奇啊!太子雖然每隔一天會上朝一次,但是說話的次數確屈指可數。
莫不是因為牽扯到報紙?但是以往大臣建議把事情登上報紙,也沒有見太子啃聲過。就像報紙跟他沒有關係一樣。
這種事太子應該不會反對才是?今天怎麼改性了。
崇禎也驚異於朱慈烺突然說話,平時的時候朱慈烺不是在假寐,就是發呆神遊天外,今天竟然說話了。
朱慈烺解釋道:“父皇,這些人所涉及的案件,很多都是牽連之後審問才說出來的。
父皇請想,如果登上報紙,那對於好人自然能警示,但是對於惡人呢?他們是不是會想,這樣的案子衙門破不了,他們會不會模仿?
知識這種東西,只會讓好人越好壞人越壞,如果因此而導致其他人因此受害,弊端遠大於收益。”
崇禎想了想覺得朱慈烺說的有道理:“那就不要公佈了”
散朝之後,崇禎又把朱慈烺留下:“今天你對這報紙公佈之事為何如此反對?”
朱慈烺抱拳:“父皇,這事並不體面,若是公佈出去,對朝廷的名聲害大過於利。”
崇禎不解的看著他。
朱慈烺解釋道:“父皇請想,大家看到報導第一時間肯定是恨這些壞人,然後對朝廷的處理覺得大快人心。
但是之後呢?他們會想,為什麼這些人有的殺了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上百個才被發現處置。
要是朝廷早點發現那麼很多人是不是不會死?
朝廷為什麼沒有提前發現?是無能?還是庸碌?或者朝廷根本發現不了?
這無疑事對朝廷威望的傷害,對皇家聲譽的傷害。”
崇禎也一下子明白過來,人心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會滿足,皇家的威嚴比起什麼狗屁正義更重要。
朱慈烺接著說道:“況且,遲到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他頂多算是對百姓的寬慰,而不是對死者的慰藉。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朝廷的失誤,真的沒有什麼好炫耀的。
犯錯的雖然是官員,但是官員確是父皇選的。還有就是這兩年一直宣傳的天下太平大治,大治之下竟然有如此多的骯髒齷蹉,這豈不是咱們自己打自己的臉。”
後世某個十全老人,為了自己的十全名號,不惜責令地方官員不得上報案件反叛等事務粉飾太平。
朱慈烺這麼說跟那一位比已經算好的了。
崇禎聽完立刻覺得朱慈烺說得對,這種事情確實不易宣揚。
崇禎嘆了口氣:“沒想到堂堂大明朗朗乾坤竟然發生這種駭人聽聞之事,皇兒這次行動大善,錦衣衛做的不錯!當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