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開海之前,朱慈烺決定要去天津看看。
如果聽聽彙報就能治國,那不如在家寫了,那樣更嗨。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從來到大明,朱慈烺的活動範圍最遠也緊緊是盧溝橋的宛平新城和通州新城。
還是道路修通的時候,試著跑了一趟。
所以一直以來朱慈烺都夢想著能好好的看看大明的山河,看看天下百姓到底是怎麼生活的。
再去看看自己親自締造的港口戰船究竟是一個什麼模樣。
以前太多的事情千頭萬緒,離得遠怕耽誤了事情。
而且朱慈烺感覺京城以外好像都不怎麼安全,現在建奴再也不敢進關,流寇也銷聲匿跡。
朱慈烺覺得是時候可以出去浪一波了。
跟崇禎說了好幾次,都沒有同意。這次事關開海議題,崇禎終於鬆口。
三月十五聖旨下,太子代天子巡天津。
為了朱慈烺的安全,崇禎安排了三千營、錦衣衛緹騎六百陪同。
三千營在這次改制中是受影響最小的部隊,而且作為全騎兵的兵種,也是隨行最方便的部隊。
這也是朱慈烺的要求,這次去不是為了搞排場,而是去看看天津水師的建設情況,好確定開海的程度。
所以效率才是第一要務。
三千營這次改制中編入了部分有戰功的各部騎兵,還有講武堂的學員,人數從新恢復了三千。
各部雖然沒有單獨的騎兵編制,但是也有斥候和傳訊,無論是酬功還是加強三千營的戰力這些人的編入都是必須的。
至於講武堂,則是為了帶去新的騎兵作戰理念,還有訓練方法。
錦衣衛緹騎六百也就是李若璉部了。
有了這三千六百人,不要說一般的流寇,就是建奴來襲都能護著朱慈烺安全逃脫。
儀仗一路東行,為了看到最真實的情況,這一路朱慈烺都吩咐不用準備行轅下榻,留宿那裡完全看朱慈烺的心情。
第一日到達通州,朱慈烺留下來看了一下通州新城的進度。
外敵威脅盡去之後,新城牆的修建被暫緩,集中全力建設城內的道路商鋪住宅。
其實通州這邊最賺錢的並不是新城這邊的鋪面宅基地,而是沿著運河修建的新碼頭和貨倉。
從去年開始,朱慈烺為了戰爭物資轉運,先後數次砸錢擴大港口設施規模,其中通州港作為重要的轉運港口,幾乎每次撥款都有他一份。
通州作為運河最北的大港,又承接天津發往京城的海運,還有天津轉運河,到轉運整個北方的重要中轉港口。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的通州港港口設定混亂,船隻停靠沒有規矩,港口淤泥大,水深淺。
貨棧碼頭老化,倉庫設定不合理等等一大堆問題。
為了貨物轉運,朱慈烺特意從通州另拓寬支流,新修了一個新港。
朱慈烺要看的是碼頭是否繁忙,建設有沒有按照設計執行,還有就是有沒有偷工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