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絲毫沒有理會孫傳庭的眼神:“第五個問題是什麼?”
孫傳庭拱拱手:“請殿下把軍醫學院的死囚實驗改為用胡人,以減少殺孽。”
朱慈烺奇怪的看著他:“為什麼用胡人就能減少殺孽?”
孫傳庭淡定的說道:“殿下,胡人者,非人也!”
聽到這裡,朱慈烺終於笑了,他喜歡這個說法,漢唐以來文人並不是只講道義,他們也有大漢主意的驕傲,和身處世界中心的心裡優勢。
朱慈烺微笑著說道:“你說的有道理,那以後要是非必要,就把軍醫學院的實驗改用胡人。”
雖然太子沒有對自己的五個建議全部採納,但是能部分採用,也證明太子是個能聽進去勸的人。
孫傳庭來京城的時間還短,跟太子接觸的也少,還不太瞭解太子的性格,不過從今天的五個問題來看。
太子對於文人好像有點敵意,孫傳庭覺得可能是去年的文人作死行為導致了太子的反感,信任需要重新建立。
聽完建議,朱慈烺繼續吃飯,一碗米飯,配上十幾份剛才試吃的菜,湯是雞絲蛋花湯。
按照講武堂的標準,每一餐可以選一個花葷、兩個素菜、一碗湯、米飯饅頭管夠每旬還能吃一次全葷的大菜。
當然新軍在駐紮的時候,也能有這樣的伙食,不過要是新軍在一地駐紮太久,地方上很容易出現肉蛋等供應不上的問題。
參考後世的經驗,新軍各常住地都建立了類似的軍用養殖廠,來供應部隊肉食禽蛋等。
當然新軍是不可能派去養豬的,但是大明缺的就不是養豬的兵啊,無論是衛所還是京營,都有一大把養豬專業能手。
反正只要給工錢,對於他們來說給某個官員勳貴幹私活和給太子養豬沒有本質的區別。
不過這些軍隊三產剛剛成立沒有多久,還處在發展階段,沒有優秀的防疫措施,沒有足夠的藥品,朱慈烺也不敢搞大型養殖場。
萬一來一個豬流感,那損失可就太大了,所以一般一個養殖場僅有數百頭豬,或者萬隻雞鴨。
京城附近的養殖場主要集中在盧溝河附近,盧溝河後世併為一條永定河,在並流之前它就叫盧溝河,所以他上面的橋才叫盧溝橋。
因為整條河從城南流過,對於京城水質沒有影響,至於沿河的百姓,朱慈烺只能給每個村子打井。
好在單純的養殖業對於這個時代的河流自淨化能力來說壓力不大。
現在京城附近駐紮的京營只有最新訓練的這四萬,加上講武堂的八千軍校生,壓力不大,養殖場能提供三分之一的供應量。
朱慈烺自然不會去親手教他們如何養豬,再說從大明以後,大家養豬技術已經逐漸成熟,騸豬又不是什麼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