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收到兵變平息的詳細報告的時候,沉默了好長時間,李若璉不知道朱慈烺在思考什麼。
但是肯定又是一件大事,太子總是能從這一個個事情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朱慈烺收回目光淡淡的問了一句:“所以,為什麼派出去這麼多錦衣衛,怎麼還是有這種剋扣軍餉的事情發生?”
李若璉沉默了一會:“寧夏衛那邊咱們南鎮府司一直沒有關注,咱們的力量都放在河套去了。
整個陝西當初咱們也只派了一個小旗,而且大多在嘉峪關外活動。
而新成立的緹騎司並不負責情報工作。”
朱慈烺抖了抖手裡的情報:“不負責情報工作?這不是做的很好麼!”
朱慈烺敲了敲桌子:“命令錦衣衛緹騎司配合統計司對全國衛所剋扣軍餉的事情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同時把這件事登上皇明民報。”
朱慈烺想了一下最後還是沒有把情報直接遞給崇禎:“把這個情報送到東廠方督公手裡,告訴他,錦衣衛明天會把情報上奏。”
這事方正化未必知情,而且就算是他的人,也扳不倒他,扳倒也沒有啥用,目前錦衣衛跟東廠關係處的還不錯。
沒必要為了這種小事跟對方結仇,所以朱慈烺選擇了示好。
軍餉剋扣的問題還在,更不要說那些吃空餉的問題了,軍隊的問題很多很大,改革的事情任重而道遠。
朱慈烺最近一直關心著機床的問題,隨著工業生產從作坊式到工廠化的轉變,對於器械的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精細。
但是因為關注較少,現在機床還停留在第一代手工機床的階段,大部分零件還是以木質為主。
就例如刻畫膛線這種事情,其實原理很簡單,最原始的工藝就是卡住銃管,然後另一頭用一根跟銃管內徑相當的鐵棒。
套進去之後在鐵棒上裝上削切的刀頭,鐵棒固定在一個有槽的木頭上,木頭的槽跟要削切的銃管弧度一樣的。
拉動木頭,木頭順著槽旋轉,帶動鐵棒旋轉,刀頭拉過銃管一點點的磨出來的膛線。
沒錯膛線就是這樣拉出來,然後不停換刀片一點點磨,磨出來銃管。
這個技術,大明也能做,但是膛線基本上就是一槍一線了,想要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不是規定膛線的問題。
而是要規定機床的尺寸,只有機床的尺寸一樣,才能削切出一樣粗細的銃管,然後刻畫出一樣的膛線。
等火銃裡所有的零件都標準話之後,才能談後裝槍,後裝槍不是靠工匠的技術敲敲打打就行的。
那是整個工業的進步還有化學的進步,科技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強行推進,那隻能是工藝品。
除了軍火工業之外,還有民用工業也需要,例如一直還在研發的紡織機械,那東西現在雖然還沒有進入實用階段。
但是一旦實用之後,那些東西都需要機床去加工。
隨著生產向著規模化推進,朱慈烺終於想起機床是所有工業的母機的話。
所以朱慈烺最近開始完善第一代機床,開始生產第二代機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