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宛平新城,就是朱慈烺在大明搞房地產的第一步,宛平新城計劃和通州新城計劃。
山西的資金持續到位之後,宛平地區的徵地工作得以迅速完成,大明建城可是大事,考慮到為以後的發展還有其特殊地理位置,其東西城門特別高大。
而兩城又承擔著拱衛京師的職責,所以設計上其防禦職能也有新的突破,再有就是供水排汙系統,城內公園,綠化等等。
所以圖紙呈給崇禎的時候,崇禎對於這兩座新城有很大的期待的,特別是朱慈烺的建城不僅不花錢,還能賺上一筆錢這件事,讓崇禎對於朱慈烺的掙錢能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顯然這次建奴入侵打亂了朱慈烺的計劃,那邊工地上的數萬人都放假回家去了。
原本依託西山煤礦,那邊建立了一大片的磚窯、石灰窯、瓦窯和水泥窯,水泥作為一種建材,現在終於可以穩定的規模量產了。
雖然價格還是很高,不過總比運條石省力,也比條石可塑強。為了培養產業,讓更多人接觸這種新技術,不定就能更快的降低成本。
而且目前階段,水泥的主要作用還是宛平城的主幹道硬化,還有作為磚石的粘合劑,用量上並不大。
兩人又聊了一些近期的朝堂問題,朱慈烺對於那些上上下下的官員,一點都不關心,倒是因為戰爭的緣故,圍在統計司要錢的人又變多了。
一些嫌走程式慢或者自己的錢被統計司否決的人,自然打起了上朝找崇禎要的目的,大家都知道皇明商號全都是內帑直轄。
而且今年幾次大規模抄家,內帑應該有不少進項。所以要錢的前赴後繼,崇禎有點招架不住。
聊到這個問題朱慈烺乾脆攤攤手:“父皇,這些人一個個都想著內帑有錢,他們收上來的稅收根本就不夠常開銷,兒臣限制一下,也是希望他們能節儉一點而已。”
崇禎自然知道官員的毛病,但是這些人藉著戰爭的名義修繕城池,儲備物資軍火,發放民工徭役錢糧,這些事又不能不管。
崇禎問道:“讓他們節儉,也等戰後再吧!現在這些都是急需的錢糧,不撥付,萬一因醇致建奴破城,得不償失!”
朱慈烺無奈的道:“父皇,從這次建奴入侵來看,大明的財政制度還是有很大問題的,首先就是資金撥付渠道的混亂。
大明的資金撥付渠道目前有四個,第一就是統計司直接撥付,第二就是內帑撥付,第三是東宮撥付,第四塊就是地方賦稅截留。
四個部門相互不統屬,資訊又不通暢,所以一個官員同樣一個問題,只需要稍微換一個名目,就能向多個部門申請,甚至有的官員名字都懶得換。
這幾錦衣衛抓了幾個這樣的證據,例如兵部武備處,先後以修繕京城西北角城牆的名義,向統計司、內帑和京城府庫三處申請了資金。
京城城牆修繕是重大工程,所以三處都立即撥付了銀兩,其直接貪汙了其中兩份,即使最後一份也沒有一半用到工程鄭
這個還是因為統計司檢查修繕質量不合格,錦衣衛追查之下才知道的,經過追查這樣的辦法各部都有使用。
第二大問題就是資金監管不到位,各處劃撥錢糧物資之後,除了統計司和東宮之外,內帑和地方府庫根本沒有響應的監督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