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兩人聊天的時候,遠處一個招牌吸引了朱慈烺的注意,那是一個小鐵匠門臉,做的是五金的買賣。
京城自然不用賣犁頭鐮刀,刀槍劍戟更是犯禁的玩意。不過門釘、門環、梁釘、馬鐙等等雜七雜八的東西,還是能養活一批鐵匠的。
這個小鐵匠鋪就是做這種生意的,吸引朱慈烺注意的不是有什麼新奇的玩意,而是門口貼著紅紙:
招募鐵匠一名,或者鐵匠學徒兩名,鐵匠工錢月四兩,學徒包吃住。
這個價格已經很高了,朱慈烺可是記得自己火銃坊的鐵匠每月也不過拿這麼多工錢!什麼時候京城的鐵匠這麼吃香了?
賽伯溫見朱慈烺好奇的打量鐵匠鋪的招工廣告,立刻明白了朱慈烺的疑惑。
他笑了一下:“自從東宮建設各種工坊之後,內監和兵部工部也跟著大量招募鐵匠,現在整個京城匯聚天下鐵匠不下三萬人。
以至於北直隸一個縣城城不見一人會打造農具,京師還好,大家多給點工錢也能養的起,但是下面的州縣可就沒有這個實力了。
現在北直隸的鐵器價格都翻了一倍有餘,鐵匠成了熱門職業,不少匠戶都改行成了鐵匠學徒!”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原因竟然還是在自己身上,大明匠戶十萬,並不是鐵匠十萬,十萬匠戶不是十萬人,而是十萬戶。
東宮的產業很多都需要用到鋼鐵,火銃、火炮和各種火器就不用說了,車馬行、造船等也都要鐵匠。
加上內監為了迎合崇禎的急迫心情,盲目的擴大生產,所以整個北直隸的鐵匠幾乎被蒐羅一空。
賽伯溫看著對門說道:“最近臨戰,五軍都督府下發了一批訂單,這樣的小作坊一定是也接了單才捨得花大價錢招募鐵匠和學徒,要不這匠戶自己就能京營了!”
朱慈烺點點頭:“鐵匠不足,不是小事,不能應為軍器的事情影響了農業生產,回去讓統計司看看鐵匠缺口到底有多嚴重,看看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
賽伯溫笑著說道:“多虧了殿下高瞻遠矚,這生產小組制,培養了不少學徒,至少火銃這一塊不會再有缺人之虞。
至於農事公子也不用擔心,百姓平時農具損壞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就修了,只有實在不能用才會找鐵匠。
即使鐵匠少了,大不了多跑點路就是,實在不行借用一下也是可以的,對於大多百姓來說是沒有影響的。”
朱慈烺端起茶碗又看了一眼對門忍不住問道:“民戶真的沒有願意學鐵匠技藝的麼?”
賽伯溫搖搖頭:“公子,這民戶雖然有人眼熱這鐵匠的收益,但是民戶更珍惜自己的出身戶籍。
他們可精明著呢,萬一因為學了打鐵莫名其妙被編成匠戶了,他們上哪哭去!所以啊他們寧願抗包挖煤也不願意學鐵匠。”
朱慈烺無語的搖搖頭,士農工商四民。農排第二,工商都是賤籍,不僅身份低人一等,更是會影響科舉前程,甚至服更多的徭役,所以民籍寧願受窮都不願意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