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今年獲得的固定資產太多,一次性售賣肯定影響價格,所以今年東宮主要出手了一些沒有價值,或者自己沒有涉足也不打算涉足的行業資產,還有小塊的田地。
而明年為了收支平衡,也為了降低管理難度,一部分資產還是要出售的,特別是土地,管理成本大,每年收糧種糧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為了管理方便朱慈烺改按比例收田租為定額田租制度。也就是說田分上中下等,不同的等級交不同的糧食。
適當的降低了天賦,這個既降低了收糧難度,也減輕了百姓負擔,以前這些地都是些地方權貴所有,基本不用交稅。
到了朱慈烺的手裡自然就變成了皇莊,那更不用交稅了,也就是說種這些地的百姓只需要交一筆糧食之後,剩下的都歸自己所有。
有一些行業朱慈烺是不會壟斷的,例如紡織業,紡織不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他也是很多百姓賴以生存的行業。
朱慈烺只會做那些最高階的,剩下的就是出售織機,培養更多的紡織廠,解決更多的就業。
再例如典當行,這樣一個行業水很深,在這個時代一個家族手裡典當行、錢莊和糧行三樣門店的數量就代表著這個家族的繁榮程度和經濟實力。
所以朱慈烺抄家的時候僅僅典當行就抄了一千家以上,而且很多地方很多家都開設了典當行,例如張家口,那裡抄了十幾家典當行,顯然朱慈烺是用不了的。
典當行一般都是重資產專案,為了保護安全,往往都下足了本錢,所以稍微一改造就能作為銀行的門面。
所以本著錢莊不夠典當行來湊的思想,朱慈烺會在一些州府縣城留一家最好的作為銀行網點,省會城市和南直隸蘇杭這樣的大城,就留下三四個。
朱慈烺正在思考明年的規劃的時候,貴喜匆匆進來:“殿下,遼東最新訊息。”
朱慈烺接過開啟:“哦!大年夜上門!他們以為自己是年獸啊!行啊!既他們自己都當自己是年獸了,那咱們還不槍炮伺候!”
朱慈烺放下摺頁,情報並不是從信鴿腿上取下來直接遞給朱慈烺的,不是要解譯出來,然後再抄錄在摺頁上。
身為太子朱慈烺總不能情報送上來自己再趴在桌子上一點點的對照解譯吧?
情報的內容很簡單,多爾袞已經出發,跟科爾沁部約好在兀魯爾河匯合,然後再除夕夜進攻大明。
不過具體入關地點,還沒有商定,原本他們在宣府有山西皇商的內應,所以最可能從這裡入關。
但是因為朱慈烺的行動導致宣府的八家被抄家,內應沒有了,而且山西新軍也在宣府,這事建奴們也知道,自然不會硬碰硬的頂著槍炮上。
多爾袞不會這麼傻,大明長城防線已經千瘡百孔,武備鬆弛,除非朱慈烺明確告知這些邊關守將,建奴會在除夕夜入關,否則即使讓各的加強關防他們也會當耳旁風。
要是直接告知建奴除夕夜偷襲,那麼這些地方肯定有建奴的間諜,多爾袞得到訊息肯定會改變戰略,並且遼東的間諜可能也要倒黴。
這個代價太大,跟得到的收益完全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