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歐羅巴的科技還在啟蒙階段,沒有工業革命的加持,所謂的科技爆炸根本還沒有到來。
所以大明跟對方的差距還沒有到無法彌補的地步,更何況大明還有對方沒有的優勢,大一統的國家。
比起歐羅巴的城邦城堡,大明能集中更得人更多的資源,來發展自己的科技。
超越歐羅巴只能作為一個短期目標,相信這一很快就會到來。
湯若望等人,最大的用處是給大明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解決問題思路,讓工匠們從經驗科學轉化往理論科學。
例如某家有一個打鐵秘法,稱之為炒鋼法,透過對坩堝裡的鐵水用不同的鐵棒攪拌就有一定的機率獲得鋼材。
這就是一種經驗,這種經驗科學極其不利於推廣,只有把這種經驗轉化成理論,最後明白其中的道理,炒鋼法才能推廣。大明鍊鋼才會變得容易。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漢人百姓有很多劃時代的發明,歷史課本上有很多東西,我們使用的動輒比歐洲人早幾百年上千年。
這固然值得驕傲,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為什麼我們領先這麼多,最後還是落後了?
這就是靠經驗傳承,大家只知道原樣模仿,根本不懂得裡面的道理,不懂道理,自然就不能推而廣之推陳出新。
至於什麼留一手,秘技秘而不宣這些影響反而是次要地位的。
而這半年多以來,大明已經從湯若望等人身上學會了這種思考方法,相信接下來的時間內各種各樣的成果會紛至沓來。
而湯若望等人,現在已經變的可有可無了,朱慈烺自然不會對他們有什麼好脾氣。
正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好意思按照你們的邏輯,視乎我們漢人教會了你們火藥等技術拐回頭你們反而要打死我們。
那我也還你們一個教會徒弟打死師傅,不過分吧?
賦予了湯若望管理他邀請來的外國的權利,湯若望相當驚喜,他似乎從中看到了了不得的利益,不過朱慈烺確並不關心。
端起茶杯,湯若望後知後覺的告辭。
朱慈烺這次又來到了化學部,化學現在還停留在物質的認識階段,這個時期的歐洲,化學還被嘲諷為鍊金術,不進入主流科學家的眼鄭
恰好大明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精研煉丹術,對於物質本質的認識也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
吸收了西方化學和鍊金術知識之後,朱慈烺把這些去獨安置在琉璃廠的一個角落,又從各處道觀請來煉丹大師,讓他們進一步融合。
希望他們能透過這種融合獲得了不得的成果。
為了增加他們的積極性,朱慈烺佈置了無煙火藥的任務,朱慈烺很期待他們能取得成果。
一個的無煙火藥可以是火器發展的里程碑,如果不能造出無煙火藥,那就談不上口徑後裝步槍,更不會有重機槍這種殺氣,火炮也只能是戰場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