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制度的崩壞,導致各地衛所由自給自足變為依賴兵部戶部撥款供養,地位進一步降低。
等等一大堆理由,反正到了崇禎這裡,五軍都督府更像是一個武官和勳貴的養老機構。
就連都司衛所任命官員呈送五軍都督府的步驟都直接省去,這使五軍都督府徹底喪失了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
後來崇禎更是寧願練太監當兵都沒有想起來過五軍都督府。
但是現在又不一樣了,朱慈烺自從提出了把衛所改造成屯墾殖民部隊之後,崇禎也記起來他還有兩百萬衛所士兵可用。
而且大明有錢之後,原本各種拖欠的款項也能及時還上了,而且朱慈烺根本不可能把這個錢在撥給戶部和兵部,讓戶部和兵部漂沒兩層在發給各衛所。
所以五軍都督府意外的又掌握了一點的財權,這隻要有了權利,這些人就好像活過來了。
而且朱慈烺建立了勳貴講武堂,最後擴大到所有衛所,但是當初的勳貴講武堂底子,第一批學員還不是他們這些勳貴之後。
很明顯朱慈烺是要大用勳貴的,對於衛所子弟的在培養,朱慈烺雖然扼住了人員安置的命脈,不過五軍都督府在協調配合的時候自然也有參與的機會。
而且講武堂到底裡面都是衛所的人,這些人很大一部分是要回去繼承衛所的家業的,即使不回衛所在新軍中那也有一份好前程。
所以下面的人為了這樣一個上講武堂的機會,又開始想辦法走動五軍都督府的關係。
也就是,以前的清水養老衙門,現在依然靠著朱慈烺對於衛所制度期待復甦了過來。
特別是朱慈烺的提議讓崇禎覺得衛所有利可圖,打算納入皇家直管之後,崇禎這次乾脆不問戶部和兵部直接讓朱慈烺跟五軍都督府一起把事就辦了。
要知道原本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
崇禎這樣做等於就是賦予朱慈烺原本屬於兵部的調兵權,雖然緊緊限定在五原和朔方十衛的補充。
但是誰知道這以後會不會成為常例呢?在朱慈烺看來這是必然的。
這樣一個問題皇上跟太子兩人商量了一下就解決了?不過滿勇又覺得不對,改成衛所制能化解兩族的矛盾麼?
滿勇心的問道:“陛下,太子下,臣愚鈍,臣覺得好像設立衛所並不能改變兩族矛盾吧?”
朱慈烺微微一笑:“怎麼不能,現在再五原和朔方的漢人只有五萬,若是增加到二十萬,三十萬,那時候不就不用擔心矛盾了麼?”
是這樣麼?滿勇覺得太子的話好像意猶未盡,朱慈烺接著道:“現在蒙古人聚集在河,是因為建奴的襲擾,等建奴被控制之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還是要回到草原生活,到時候留下的都是會種田的蒙古人,幾代人之後,他們自然就會忘記自己的份。”
無彈窗(